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小孩子为何关注女人的胸

分类: 案例分析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5-30

阅读 :368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性教育的问题。很多人总觉得孩子小,哪懂什么“性”,往往不在意他们的一些特别举动,但越是这样,越是潜藏着重重危机。究竟6岁小儿的问题出在哪?对孩子从小的性教育应怎么教?记者请教了两位心理专家。

  案例分析:6岁男孩“怪”在哪?

  孩子性朦胧期过渡不好,造成性行为偏离

  广州市儿童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副主任医师汪玲华认为,6岁男孩之所以对女人的胸部这么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孩子在3岁性朦胧期的探索没有得到科学、满意的答案,由于接受的有关性的信息被误导,以至于这个重要时期过渡不好,造成后来的性行为偏离。

  “3岁时,孩子开始知道男女之分,就会逐渐探索"我从哪来"、"为什么妹妹撒尿和我撒尿不同"等有关性的问题。 很多父母听到孩子这样问,往往避而不答,或者编造孩子是"捡来的"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答案千奇百怪。小孩子也不知道父母讲的是对是错,有时还会继续追问,反倒让撒谎的父母越编越卡壳。最后,如果得不到清晰的答案,孩子的好奇心不满足,就会继续探索,甚至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去。”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是,父母亲热时不避讳孩子,或者看到电视上有这样的镜头,结果孩子就会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对身边的女孩子动手动脚,又是拥抱抚摸,又是亲吻,还会大大咧咧地说“我爱你”、“我要娶你”之类的情话。由于父母不在意,甚至听之任之,更助长了孩子的偏离行为。若是再不加引导,恐怕有朝一日孩子的“过激”行为不被社会认可,如被同学笑话、被老师批评,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对今后的性格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尤其进入青春期,有了性发育以后,性冲动会更难控制。”

  生长环境有问题,对孩子有负面影响

  “小孩说话、做事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他接收的信息最初也多来源于这个环境。”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心理咨询师黄家良说,6岁男孩说母亲的朋友是“飞机场”,可能是听到了大人谈话时对胸部的一些说法,开始一两次不会留意,但听父母或身边人说得多了,就对什么是“飞机场”有了认识。而他对女人胸部感兴趣,可能是三岁之前缺少父母对他皮肤的抚爱,尤其是母亲的抚爱,加上五六岁时可能他触碰过妈妈的胸部,妈妈不喜欢,但他仍然很好奇,所以见了师的胸部就不禁伸手去摸。由于妈妈总带他去女性环境,还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好奇心。

  黄家良认为,应让这孩子赶紧远离纯女性环境,同时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是当务之急。妈妈要告诉儿子,乱说乱摸别人的身体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这不是乖宝宝的行为。小孩都知道“乖宝宝得不到大家的喜爱”,这么一说,他就明白自己做得不对。

  但父母若继续无视这种行为,孩子对女人的胸部会更加在意。渐渐地,孩子更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结果上学之后,不被社会道德所容。要是有一天给老师或其他人教训了一顿,或者可以暂时压抑下来,但一旦到了十几岁有自主能力时,便会引发严重性侵犯或性骚扰。

  1、永远不要正式“谈性”

  郑重其事地谈性注定是要失败的。应该找机会多谈谈跟性有关的问题。实施“机会教育”,重要的是一针见血而不是长篇大论。

  2、性教育不一定是同一性别的事情

  孩子有了性的疑惑父母都可以谈,让孩子同时在父爱和母爱中摄取双亲气质中的良好方面,父母的良好“同化”对子女性的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深远的!

  3、性和爱的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能做什么”

  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不能做什么”。父母同时开出一张在性行为方面不能做什么的清单,孩子反倒产生“听上去很有趣味,我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的感觉。在你说出能做的事情(如握手或拥抱和kiss)时,必须同时说出下列两种不能做的事情:“结婚以前不能***”和“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

  4、父母双亲同时施教

  性和爱的教育最大的危险是父母双亲在性道德和性思想方面产生分歧。父母双亲是爱和被爱最亲近的典范。

  5、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

  不要指望进行一次性教育就能使孩子终生免疫,其中的道理正如一再要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并不能使孩子的房间永远保持整洁一样。

  6、儿童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应注意:

  树立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

  从小防止性压抑和性抑制;

  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

  小编看法:在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多数孩子将面临着与性有关的情境,不得不做出他们的决定,他可能需要知道什么是一个安全的约会或社会郊游,什么情境潜伏着性侵犯的危险。对一些情境如何做出较好的决定将部分取决于他们在儿童早期发展起来的技能和信心。

下一篇:职业压力应该怎样舒缓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听一听,教师压力在哪里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