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龙虎网报道】“凌晨一点,我终于修改好了信用卡信息,包括账单地址和工作单位。几分钟就完成的事情,我足足拖了两个月;上学时我就习惯考前突击,幸运的是成绩一直还过得去,于是习惯就此沿袭下来……”这是26岁的南京男孩小苏发于网上的一段文字,一方面苦于自己“拖延”的恶习,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摆脱的他,一次无意中在网上键入“拖延症”,搜索到了豆瓣网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于是毫不犹豫地成为其中一员。
每天30多人加入“拖延小组”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也许只是发呆地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
这一段介绍是成员加入“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后首先看到的文字。2007年5月,在一家杂志负责市场工作的Fisher建立了小组,初衷源于她对自己的琐碎拖延产生的主观感受:“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却伴随偷来欢愉般的戏谑。”
“拖延症,好像就是在说我!”每天平均有30多人加入到这个小组。在一篇人气很高的帖子中,成员们纷纷跟帖公布自己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丢掉文凭。
一次“有代表性”的拖延经历
“拖延小组”中有一位成员备受关注,在其一篇《攻克拖延症》的热帖中,这个网名“完美是个梦”的女孩记录了自己与医师交流,并根据医师的引导分析自身拖延的缘由、读学书籍的心得,甚至详尽到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到教室的日常规划。
“完美是个梦”描述了自己“颇具代表性”的一次拖延——第一天接到一个工作任务,需要尽快做完,隔日发给导师。但是她心里有些胆怯这个任务,因为很繁琐而且很费时。到了学校之后,打算先上网玩一会再开工,结果便停不下来,一整天就这样废了。第二天需要赶上昨天的任务,而当天又接到一个新任务。因为下雨所以企图在家学习。事实上她在家干了些什么呢?弄个床上小桌放笔记本,一整天窝在床上,一看电影就停不下,一看书就犯困……第三天因为心里压着任务,很早就醒来,却 1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