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同性恋

分类: 案例分析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9-30

阅读 :339

    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称为同性恋,多见于未婚青少年,尤其是男性。西方国家多于东方国家,我国有同性恋行为的人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多。有人调查,男性中有1%一2%的人是同性恋,照此推算,我国12亿人口中同性恋的绝对人数会相当惊人。有报道,某市同性恋活动场所几十个,多为公共厕所、浴室、饭店、酒吧、电影院、歌厅等处,每天到此处活动的同性恋者有数百人;某研究所一年近干人次的咨询电话中有15%是自称男同性恋者的求询。

    同性恋双方男性被动型和女性主动型者才是真正的性变态,他们在心理和体质上有较多的异性特征,故称为素质性同性恋者,对这类患者矫治比较困难。而男性主动型和女性被动型者身心方面较为健康,他们参与同性恋活动只是出于暂时的感情联系或性欲较强所致。 

    同性恋并非精神病,有些人智力超群,对音乐和艺术饶有兴趣,可在政治与法律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当面临社会压力和同性恋关系不能维持时,可能产生严重的焦虑或抑郁反应,甚至消极自杀。多数同性恋有肉体接触,少数人可无肉体接触,纯粹为精神恋爱。女性患者选择的对象比较固定,男性患者选择的对象易变。同性恋者在社会生活中表现的身份仍和各自性别相称,偶有男同性恋者从事女性爱好的职业和业余嗜好。部分同性恋者兼有异性关系并结婚生育。但与异性相处不和,缺少家庭乐趣。 

    不同社会文化对同性恋的看法差别甚大,从相安无事到深恶痛绝。在人类社会中同性恋的存在相当广泛,古埃及人曾把喜好男色看得很正常,古希腊人特别推祟同性恋,认为它与武德有关,是和理智、审美及道德等方面的某些美好品质相联系。在中国史书中早有同性恋的有关典故,文学作品中描写同性恋的也不少,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霸王别姬》等。 

    什么原因导致同性恋?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释有很大不同,一般认为同性恋是后天被传授的性行为,幼儿期身份和性别角色的混乱、青春期异性行为受压抑、家庭的严格限制、自幼被父母异性妆扮、与同性为伍、同性恋者的引诱等等均可使同性恋行为增加。不少同性恋者有"先天论"的解释倾向,他们常常责怪父母"把自己生得不男不女",这类患者的治疗相当困难。 

    实例:某男,22岁,未婚,无精神病史和人格障碍史;性格恬静,温顺少言,轻声细语,腼腆羞涩,步态忸怩,言谈举止状若少女,善画女性肖像,喜欢戏剧,扮演女角,维妙维肖,平时好从事女工活,编织毛衣,浆洗衣服,做饭炒菜等;16岁开始喜欢接近外貌俊美、性格柔和的男同学,心里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喜爱感和舒适感,见女性则厌烦,退避三舍;每当思念所爱慕的男同学会神魂颠倒,坐立不安,辗转难眠,非见一面而后快,难于自制;一次深夜在家中,此种欲望萌发,克制不住,跑到学校敲开所爱慕男生的宿舍门,见面后说了几句话,感到莫大快慰,回家后便酣然入睡。对邻居家来做客的一男性大学生一见倾心,萌生爱慕之情,话语绵绵,极其亲热,临别眼泪汪汪,依依不舍,状若情人分离;工作后又爱上一男性同事,百般照顾,时献殷情,以博取好感,一次突然发现对方与一女性接近,气愤忧伤交加,对那女性怒目相视;主动接近某男性,关怀备至,常以美食侍候,为其端洗脸洗脚水,缝洗衣裤,与他同吃同住,形影相随,经常与其同床共眠,并要求对方抚摸亲吻他;家人知悉,为其寻觅一女性对象,他却以死相拒,写下绝命书,数次自杀未遂;后与爱慕的男性同寝,方感满足。患者认为自己这是"天生的病,不能治",否认有精神病或心理异常,承认有手淫习惯,宣称一辈子不和女性结婚,临床检查无异常体征,在住院期间又爱上男病友和男卫生员。

下一篇:窥阴癖案例:无法面对天真无邪的眼睛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压力能让人加速衰老呢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