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消费好习惯
分类: 成长物语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4-17
阅读 :330
1.计划用钱的习惯 王明明的爸爸妈妈从他开始上学时就经常给他一些零用钱,有时几毛,有时几块。明明往往会立刻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见到什么就买什么,别的同学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有限的钱就这样花掉了,花完了再找爸爸妈妈要,爸爸妈妈也从来没有拒绝过。结果,明明的零花钱越花越多,越花越没有节制。 快过年了,家里做大扫除,妈妈在明明的抽屉里、床铺底下、书柜上发现了一堆破烂儿--十几张打了卷儿的卡通画,好几支相同的玩具枪、各种造型的塑料人、还有几个吓人的骷髅……看着这些东西,明明自己也奇怪:这些都是我买的吗?怎么一件也不喜欢了呢?细细算来,不到一年的工夫,花在这些破烂儿上的钱足足有100多块!明明后悔不已。 爸爸妈妈在这时才意识到,从来就没有对明明零花钱的使用有任何要求,平时也不清楚孩子要钱都干了些什么。吸取明明家的教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习惯。 培养方法 ▲把给孩子的零花钱规定一个数额,最好是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实际需要再适当增加。 ▲定期给,比如每周一次。 ▲制订开支计划,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习有选择地使用零花钱,避免花钱没有节制,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好习惯。 ▲记帐。做一个小帐本,让孩子把每一笔开支记下来。 ▲指导孩子把平时的零花钱加在一起使用,孩子便可以在自己支配零花钱的实践中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存钱,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并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可以增强孩子自我管理的兴趣和能力。 2.适度消费的习惯 一个刚上中学一年级的孩子,开学时向父母列出了一份清单:美国橡皮,日本自动笔,台湾书包,耐克运动鞋,还有一辆前田牌山地车……父母粗粗算算,需要三四千元。类似中小学生向父母提出要穿、用名牌的,不在少数。 一位班主任说,他所教的那个班里有4 名大款,平时消费十分可观。他们的父母有的是摆个体摊的个体户,有的是公司的经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他们用父母给的钱任意挥霍,追求享乐。着名牌服装、穿高档鞋、戴进口表、下馆子、抽烟等等。平时不好好读书,常常逃学旷课。刚刚结束的其末考试,这4名校园大款全军覆没。--在追求吃喝玩乐的过程中,孩子的心野了,无心向学,以致荒废了学业。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并不是大款,但他们的想法是自己紧着点,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免得让别的孩子瞧不起。在这样的家庭中,只要孩子要钱,不论什么理由都尽量满足,不加以限制。结果,孩子超水平消费,不懂得什么叫来之不易。父母含辛茹苦培养了消费贵族。 无论家庭贫富,对孩子来说适度消费的习惯都是重要的。具体怎么做呢? 培养方法: ▲以质量和实用价值为主要标准选择物品,不刻意追求名牌。 ▲不让孩子把家庭的财富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告诉孩子父母挣钱的艰辛,不耻于跟孩子谈家庭生计中的问题。 ▲不与别人攀比,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消费要量入为出。 3、货比三家的习惯 妈妈带着6岁的儿子小轩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的爸爸买一台物美价廉的收音机。最后,他们花了所见到的最低价,与最高价之间的差价为10 元钱。妈妈随即用这10元钱买了一个小轩向往很久的乒乓球拍,目的是让他了解在价格比较之后买东西省下的钱的价值。 小轩的妈妈说,她这么做,也是在日常消费中得到的经验。有一次,她给小轩买衣服,看上一件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在她继续逛的过程中,发现隔壁商场的柜台上摆着同样的品牌的衣服,但比她买的便宜20%,从此以后,妈妈开始留心商品的价格,有些商品的价格在不同的商店不同。一般来说,小店比大店便宜,超市比商场便宜,反季节的东西更便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差异,节省开支。 逐渐地,小轩的妈妈在货比三家当中尝到了甜头。她觉得,在商品经济社会,教给孩子买东西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过程中,对孩子来说差价成为可触知的盈利的证据。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这样做还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支配零花钱时更加节俭,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 培养方法: ▲让孩子留心所购商品的价格,买东西先问价。 ▲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急于买,对于花钱比较多的商品尤其要多转转、多看看,然后决定是不是买、买哪家的。 ▲告诉孩子,比价格是相同商品的价格,不同规格、不同品牌的商品不可比。 ▲不一定买所有的东西都货比三家,本来就很便宜的东西,也许就不值得花费太多的时间去选择了。因为时间也是很宝贵的,要学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