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成长物语

成长物语

笑容教育: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爱笑

分类: 成长物语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8-07

阅读 :338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 安蓓 王作葵) 美国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9日在第28届国际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在此间举行的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     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     《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然而,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伙伴。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徐凡认为,“童年时的缺陷或情感残疾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要弥补则需付出很大代价。”     美国河郡学院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     “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徐凡说。     在中国,与生活上的大包大揽相伴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     河北师范大学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结果事与愿违。”     北京大学系教授孟昭兰认为,儿童的问题都是由父母、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变得更加孤独和内向,甚至走向极端。     亨青格教授呼吁: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国际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表情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对培养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而应多给他们一些笑容。” 孟昭兰教授说。 

下一篇:家长言传身教 不良言行将误导成长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长陪孩子参观人流手术室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