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成长物语

成长物语

少男少女难以逾越的八道“青春门槛”

分类: 成长物语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9-07

阅读 :268

  千龙网 记者 上官筱 4月9日报道 2004年3月20日下午4时左右,在北京市朝阳区南何家坟村村西污水河西岸一打井工地,一名10岁的小男孩不幸触电身亡,死时手里还攥着电线。

  调查显示, 在交通事故、玩耍受伤、食物中毒、运动受伤等“感觉危险最大的12种安全隐患”中,未成年人和家长的选择都一样,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交通事故”、“上学或放学路上被劫”、“玩耍受伤”,排在最后一项的是“性伤害”。56.82%的中小未成年人都表示“害怕自己在公共场所受到伤害”。

  “非正常死亡”正悄悄迫近未成年人。所谓的非正常死亡,是指除老死和病死以外的其他各种死亡,包括食物中毒、溺水、交通、安全事故等,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于少男少女的自卫教育,总像隔了一层纱,就是这层纱,给未成年人的生活设立了几道难以逾越的门坎,安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问题。

第一道坎:交通事故每天碾杀数十人

  2003年12月11日,早晨6时45分,在北京通州区觅永路上,一辆河北牌照的东风大货车突然驶入非机动车道,撞向了六名骑着自行车正赶往学校的中学生,造成一人死亡,四人重伤,一人轻微伤的重大交通事故。

  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

  与高发的安全事故及其隐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年儿童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却很差,当被问到“如果上学快迟到了,在过马路时正好赶上红灯,你会怎样”时,6.2%的被访者选择了“赶紧过马路”、9.6%选择了“旁边有人过就跟着过”、27.4%选择了“车辆少,就小心地穿过马路”,三项累计高达43.2%。少年儿童在安全和防范意识方面的严重缺失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

  随着北京的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学校和家庭距离远成为普遍的问题,平均每个孩子花在上学路上的时间就有一个小时,大中城市的未成年人产生这一问题,多是由于择校所造成,而在城镇尤其是农村地区,则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等原因,上学路途远还存在着安全隐患,而城市交通越来越繁忙,加上复杂的社会治安等因素,孩子或早或晚或单身一人在路途中就有可能发生安全问题。

第二道坎:意外伤害随时潜伏身边

  2004年3月20日下午4时左右,在北京市朝阳区南何家坟村村西污水河西岸一打井工地,一名10岁的小男孩不幸触电身亡,死时手里还攥着电线。

  相对于交通事故,触电、溺水等问题也成为孩子在课余时间容易发生的事故,很多药品或食品上明确标识,请放到孩子不能接触的地方,而日常的电器上并没有写这些注意事项,往往容易使家长造成疏忽。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纷纷表示,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在家天天看着孩子,孩子放学回家就简单按照家长告诉的方式使用电器。

  相对于触电,少年儿童对火灾的防范知识状况还是较好的,有94.4%的人在遇到失火时,选择“首先拨打119报火警或马上找大人来救火”。这也说明了安全教育的重要作用。如果在其他方面能够对儿童进行更多安全防范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将会使儿童真正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统计显示,有82%的学校平均每年进行3次以上自我保护教育,11.7%的学校进行2次以上,5.7%的学校只进行1次,还有0.5%的学校从没进行过。

  同时,学校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多数中小学课堂上,校内安全、校外活动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性侵犯防范等教育至今仍是空白。事实上,对儿童的健康教育还不仅仅是传授健康知识,它还应该包括对儿童自我防卫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道坎:校园内暗藏“隐性杀手”

  2003年9月23日晚6时50分,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第二中学教学楼晚自习结束后,1500多名学生从东西两个楼道口,在没有任何照明的条件下,蜂拥下楼。在西楼道接近一楼的最后四五个台阶处,楼梯护栏突然坍塌,前面的学生纷纷扑倒在地,后面的学生看不清,仍然纷纷往前拥挤,酿成21名学生死亡、47名学生受伤的惨剧。

  一项调查显示,在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中,家长最担心受到伤害的场所是学校。这次由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2003年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南等10个省市,对容易引发中小学未成年人安全事故的内容、场所进行了调查,在中小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交的28570份有效答卷中,对孩子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场所,家长首选“学校”,36.32%的家长选择“公共场所”,10.44%的家长选择“大自然中”,1.8%的家长选择“家里”。

  有关人士指出,学校的各种通道以及楼道应当与未成年人的人数成比例,通道或楼道过窄就可能造成拥挤并发生伤害事故,尤其是在未成年人下课、上操等人数相对集中的关键时间。如果再缺乏教师的相应安排和疏导,就更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由此发生的惨案已经给了我们血的教训。

  有调查显示,有16.8%的学校在未成年人下课或放学的时候经常有通道或楼道狭窄的现象,另有41.3%的学校偶尔有拥挤的现象,只有41.8%的学校没有。可见这一问题有相当的普遍性,对于学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无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学校不仅是教育未成年人学知识的地方,它还担负着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保障的职责,学校一旦成了另一种隐形的“杀手”,成了生命安全的“威胁地”,这样的现实困境家长们是很难接受的。

第四道坎:暴力侵扰未成年人身心

  1998年11月18日深夜,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一位14岁的少女凌晨外出观看流星雨,被人诱骗到一公园隐蔽处惨遭杀害。这个故事给很多北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在石景山区某初中就读的未成年人向记者透露,他们有的同学总是扮成类似像黑道大哥的人物,用各种理由,拿同学的东西用,“借”钱花,很多同学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就这样默默忍着,有的时候不遂他们的意,他们还会打人。

  据《京华时报》2003年6月21日报道,近期北京某中学初一年级一位女生称其在今年开学以来,先后四次遭到两名男同学的殴打,其中一人还向她要钱,拿烟头烫她。因为害怕两名男生报复,她于是隐瞒实情至今。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在经常遭受校园暴力影响的学生中,有27.9%的人认为“最好把所有的法律都废除”;有58.4%的人认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惜代价”;有45.9%的人表示“有时我想借故和别人打架”;有44.3%的人同意“我脑中常常出现一些坏的、可怕的字眼,无法摆脱它们”。而上述比例都远远高于没有经常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

  这些经历过校园暴力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把他们所经受的暴力行为引申到日常的生活中去,转嫁给其他人,从而产生凌驾于别人的快感,并将这种信息带到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学生暴力倾向的加重给我们的社会传达着一种信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正在恶性膨胀,学校里的“恶势力”泛滥,是现代多元社会发展下,对辨别能力欠缺的学生造成影响所催生的一种社会毒瘤,应对症下药。

  共青团北京委员会权益部副部长祁治国告诉记者,1998年“流星雨事件”发生的当月,北京市团委就陆续在中小未成年人中间开展“星光青春保护行动”,倡导关护、爱护、不如自护的理念,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

  据祁副部长介绍,虽然在北京青少年自护行动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很多家长知道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但怎么样更好地正确指导孩子,成了他们的难题,无论从家庭的生活物品使用上和学习上,都应该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如何独立处理突发事件,还要全方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提高心理素质,接触社会。最近团委将免费为中小未成年人发放的《星光青少年安全健康手册》将就孩子如何自护做出详细的指导。

第五道坎:深深陷在“网中央”

  这是摘自一位初三学生的日记:“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得北京城刚刚出现电脑,而商户们已经在学校前面开了三家网吧。兜里揣着零用钱。爸爸、妈妈越是不让去,我们就越想探个究竟。初二开学,到网吧玩游戏又在男生中盛行起来,一个个连线游戏:血腥的、刺激的……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学习成绩却一天天下滑。钱用完了,就用‘绝招’。所谓的‘绝招’就是偷用‘小饭桌’的钱,中午只用一袋干脆面解决问题,结果变得面黄肌瘦。”

  “如今又流行起了网络游戏,每月大约要花500元,可我身上只有200多元钱,余下的300元何处而来呢?去要?去偷?去借?玩游戏玩得我整天沉溺于虚拟世界,无心学习,成绩一天天下滑。视力开始下降,性格变得孤僻。现在想一想,真是觉得电脑游戏猛于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据调查,我国3000多万网民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80%。虽然公安部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进网吧的时间和地点,但很多网吧老板却因为私欲而将其忽略。在海淀区的一间网吧内,记者就看到几个年龄不大的孩子晚上在网吧打电子游戏,还抽烟,老板则对此不闻不问。

  由于网络的普及,少年儿童可能接触的不健康的信息源较多。调查结果显示,少年儿童在接触网络时,多数情况是进行交友、聊天和影视娱乐,有些人被算卦等带有迷信色彩的网站所吸引,还有少数人接触所谓“成人保健”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实际上对少年儿童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少年儿童的理解水平。

  调查中,当被问到“你都访问过下列哪些站点”时,24.1%的被访问少年儿童选择了“聊天室”;23.4%选择了“交友天地”;17.0%选择了“影视娱乐”;7.2%选择了“占卜星座”;1.8%选择了“成人保健”。

  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的确对孩子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找到平常无法体验到的快感,玩物丧志这句话用在网络中非常适用,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制和监督就成为家长和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第六道坎: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2003年4月12日,未成年人丁婷(化名)在其就读的学校教学楼跳楼自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丁婷的父亲认为丁婷是因为不堪忍受其班主任汪宗惠的体罚、责骂而跳楼自杀的,遂以侮辱罪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

  丁婷身上留有一份遗书,遗书上写着:“老师您说得很对,我做什么都没资格,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您放心我不会再给您惹事,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我这个人,我对您的承诺说到做到……”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按照国际标准分别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五个省市区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初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9%;高中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5%。考虑到中国中小学生巨大的基数,这一心理异常的比例也是触目惊心的。

  在这次调查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

  近两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吸毒人数也有所上升,由于单亲家庭、学习压力和社会上的压力,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日渐突出。马加爵在云南大学连杀4名同学的恶性事件与马加爵在日常的生活中累积的压力也脱离不了干系。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家长的百依百顺,而在外界一旦受挫,很容易采取偏激的做法,或者完全封闭自己,产生抑郁症,让孩子多融入社会,多接触社会,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空下生活,才是解决之道。

第七道坎:性话题越遮越神秘

  2002年4月1日,法制日报以《校园性侵害,走开!》为题披露了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数学教师陈友海几年中因涉嫌猥亵、奸淫在校幼女数十人的事件,有的专家从加强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的角度,论述了预防校园性侵害的必要性。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些在校女生尚不足10岁(这在法律上是完全无行为能力人),即使有了一些防范性侵害的知识,由于年龄和生理上的原因,她们有时根本无法抵御“可敬老师”的侵害。

  关于性的话题,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就像一层永远捅不破的窗户纸,对于孩子,这个话题却似乎永远讳莫如深。

  性成熟的提前使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增加和少女怀孕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性侵害除了强奸这样严重的伤害之外,如果按照所谓的“性接触”分类,包含两类情况,一类是有身体接触的行为,比如触摸、抚弄儿童的隐私部位或让儿童触摸、抚弄他人的隐私部位;另一类是没有身体接触的行为,比如用猥亵的言语挑逗或取笑儿童等等。

  据统计数据显示,重庆市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每月门诊援助手术约30至40例,每学期的头两个月,手术量一般都会有所上升,20岁以下的占人流手术总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28岁从事室内装修设计的刘烨先生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他觉得让现在的孩子知道自重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了,我小的时候,对性是绝对没有这么好奇的,现在的孩子听到关于性的话题,但不知道怎么处理,缺乏正确的引导,门口的避孕套自动发放机也不会认人的年龄,要想从根源做起,还是让孩子自重更重要些。”

第八道坎:无法逾越的家庭壁垒

  据报道,北京年仅17岁的高中生小军,仅是对母亲的严厉管教不满,竟举起了菜刀砍向母亲的头部、颈部,致母亲当场死亡,之后他则继续到网吧玩游戏。小军已被北京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

  据法官介绍,本案中的母子平时很少有交流,小军母亲管教孩子的方法太简单和粗暴,结果导致悲剧发生。法官说,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有很大的不同,未成年人社会心理不成熟,作为家长应该随时与孩子沟通,及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郝老师和记者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谈到:“正因为家长对孩子太重视了,家长迫于社会压力的增加,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更加严格,而对于孩子其它的教育,则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害怕孩子因为小的污点,而影响了前途。在家长看来,孩子的前途当然要比小的错误更重要,当然,这也和从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

  郝老师说,北京市前一阵子出台一部规定就很不错,是关于14岁以前青少年犯罪,在帮助教育之后,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可以在户籍中消除从前的不良记录。现在青少年犯罪的起始动机,还是以经济原因居多,而且大多数都具备犯罪终止的能力,导致泥足深陷的一般都和外界误导有关。

  郝老师批评现在的很多家长,如果知道孩子犯错,哪怕是很小的事,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教育孩子面对错误,正视自己,而是想办法帮助孩子逃脱惩罚,逃避责任,或者听之任之,只要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管了。

下一篇:给虚荣者的心理处方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学生异性交往误解多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