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一开始,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应该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刺激,随后,当同样的良好行为出现时,不要每次都给予鼓励,逐渐减少积极刺激的次数,直到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
一般而言,孩子的品德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知、情、意、行。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中包括道德习惯,而且道德习惯是一个最终的发展结果。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它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的“质”的外在表现。因此,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也包括孩子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父母和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由于孩子对人世间做人的道理还处于朦胧状态,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反复训练。
(2)要以理服人,巧用激励
“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一位奶奶同时带了几个孩子,她每天中午对孩子说:“如果你们都安静地睡觉,等起床后我就给你们点心吃。”当孩子起床后,他们就得到了点心吃,所以,孩子们总是可以安静地睡午觉,从而养成习惯。
(3)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
由于孩子的进步大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因此,家长不妨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孩子提出来。切莫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过高的激励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孩子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
(4)激励语言要有余味
父母在激励孩子时,也要讲究一点语言的艺术。举个例子,小阳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当他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时,父亲高兴地说:“我儿子真棒,真有出息!”这种表扬毫无余味,对孩子并无多大激励作用。如果在后面再补上一句:“当了班长,就该用一个班长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既蕴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又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孩子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促使孩子更加努力进取。
(5)营造激励的氛围
激励孩子,首先应该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冷静地思考自身的问题,领悟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会积极努力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6)激励目标具体化
为了让孩子明确奋斗进取的方向,家长最好是将激励目标具体化。比如以表现很好的孩子的同班同学做“标杆”,让孩子不断地朝“标杆”靠拢,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养,使人从小具备良好的习惯,必将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一切家庭,所有父母,都应充分认识并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当身为父母的你懂得运用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后,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钥匙了。
下一篇:让我们的孩子成为EQ高手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爱动脑怎么办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