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

高知”妈妈为何也要打孩子

分类: 儿童心理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1-08

阅读 :355


摘自:中国青年报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有一种挫败感,感到无能为力。”郗女士说。郗女士是北京一家报社的主编,丈夫是博士生导师,有一个6岁的儿子,按说,这样的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没有什么困惑,但最近,郗女士却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大伤脑筋。

  教育孩子时不能简单地采取暴力方式,这几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尤其像郗女士这样的知识阶层,接受了很多现代民主教育理念,一般都不认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可最近,郗女士不仅打了儿子,而且还打了好几次。

  俗话说,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儿子挨了打,郗女士心里也难受,而更让她烦恼的是,打儿子的行为让她不得不正视: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自己有时是那么无能为力。

  “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时间不允许”

  郗女士最近一次打儿子是寒假前的一天,这天郗女士要去报社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一分钟也不能迟到,可是,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说什么也不去上学。

  不爱上学,是儿子从上幼儿园时就落下的毛病,隔不了三两天就会犯上一次。郗女士为了防止儿子痼习重犯,特意早起了半个小时,没想到儿子真的就在这天犯了毛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郗女士从和颜悦色到面露愠色,从轻言轻语到大呼小叫,儿子还是固执地坐在地上不愿意出门。还剩下10分钟的时候,郗女士终于忍无可忍,一个巴掌打了下去,紧接着又一个巴掌打了下去,再下去是一串巴掌,然后拎起儿子就往楼下走。

  任性的儿子还没来得及做出反抗,已经被突然变得很强大的妈妈推到了上学路上。

  问题终于解决了。

  “其实,我知道问题并没有解决,儿子不爱上学的毛病并没有就此改正。”郗女士心里很明白,将来的某一天儿子的痼习肯定还会犯,而且解决起来可能会更难,“我知道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我不应该打儿子,可是我没办法。谁能教会我在10分钟之内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我绝不会打他的。我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时间不允许。”

  郗女士和儿子之间这么激烈的冲突是近一两年才多起来,这可能与儿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关系。

  郗女士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少职业女性面临的难题。

  在郗女士家所在的单元,还住着3个跟她的儿子年龄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只要家里有人,4个家庭的大门总是敞开着,让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一起玩耍。4个妈妈也经常一起交流经验,如何化解和儿子之间的激烈冲突、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书上的教育理论,是这4个妈妈最常交流的话题。

  “为了给儿子讲道理,我们在货架前逗留了两个小时”

  “我其实不想打儿子,而且每次打过他之后,我要花更长时间和精力来化解打骂所带来的副作用。”郗女士说。

  只要有时间,郗女士更愿意用讲道理的方式跟儿子达成协议。

  一次,郗女士带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儿子在光盘货架前停住了脚步,他希望拥有一整套《四驱兄弟》(动画片光盘,共有8张碟)。类似的光盘家里已经有了不少,而且郗女士希望儿子能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正好,郗女士当天下午有些时间,决定好好跟儿子讲道理,便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

  于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

  首先是郗女士这边,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儿子分析了目前他的光盘储备、讲了父母挣钱多么不容易、用儿子最爱吃的匹萨饼给儿子算账;儿子这边则是拿着一大套光盘从货架走到收银台又走回货架,这样来回了几次;售货员也成了参与者,从一开始帮助儿子说服妈妈,到帮助妈妈说服儿子,到最后懒得再管这母子俩。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在郗女士的劝说下终于放弃了买一整套《四驱兄弟》的计划,为了奖励儿子,郗女士也做出了让步,给儿子买一套仅有一张光盘的《四驱兄弟精选》。

  “这样的交锋,儿子最终是心服口服地放弃了最初的要求,我确实觉得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最佳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有多少时间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郗女士说。

  “对于我们这些上班女性来说,很多时候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李玉是一个8岁女孩的妈妈,她说,当情况紧迫的时候,有时也只能牺牲女儿一下了,“毕竟我们还有工作,毕竟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毕竟我们也有很多压力”。

  有理想的理论,但没有理想的现实

  的确,对于大多数职业女性来说,一人身兼数职,很难完全按照书上描述的理想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

  但对于杨雨来说,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给她的教育理论带来最大冲击的是自己的家人。

  由于工作的原因,杨雨的儿子子华从两岁起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两年以后杨雨夫妇工作进行了调整,重新回到了儿子所在的城市,并且把家安在了子华奶奶家楼下。

  由于有两年时间没对儿子的教育负起责任,杨雨觉得很对不起儿子,于是买了不少书,也参加过不少学习班,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教育儿子。但是,子华已经习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于是,子华吃饭和睡觉在奶奶家,其他时间和杨雨夫妇在一起。

  杨雨的教育计划开始实施了,但是从一开始她就感到了极大的阻力。

  “在我家里,儿子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要花上很大的教育成本。”杨雨说。

  从儿子6岁起,杨雨就希望儿子吃饭时不再剩饭。可是5年过去了,儿子仍然顿顿剩饭。“通常是我们这顿饭花了很大力气帮助子华克服了剩饭的毛病,可是下顿饭时,子华刚刚表示出一点儿想剩饭的意思,爷爷奶奶就已经把饭碗伸到子华面前。”

  每个假期杨雨夫妇都要带子华到外面旅游,不为游山玩水,只为子华能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在外面完全可以自己洗衣服了,可是回到家里,奶奶每天第一个任务就是把子华的脏衣服收集起来。”

  杨雨每次和子华的奶奶沟通时,奶奶总是先发制人:“就这么一个孙子,我看谁敢让他受委屈!”

  家庭成员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不统一,是很多家庭不可回避的现实,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着家庭对孩子的正确教育,甚至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相反的作用。

  现在,11岁的子华每天没有奶奶就不睡觉,没有奶奶就不洗澡。

  “下一步无论有多大困难我也要让子华跟我们一起生活。”杨雨说。

  郗女士也有同感,“其实家里的大人都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但问题就在于总有人破坏规矩”。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其实我对打儿子并不是很后悔。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不可能完全按照书上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郗女士说,“关键在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路”。

  教育儿子信守诺言,对于郗女士来说曾经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每次批评儿子的时候,他总是说:“妈妈也经常说话不算数。”郗女士的工作很忙,而且经常有临时任务,有时本来已经答应了儿子要好好陪他,但报社突然来一个电话,她就只能失信于儿子。

  一次儿子要给同学做圣诞节的礼物,没有包装纸,郗女士答应下班以后给儿子去买。可是没想到下班前,报社突然有急事,走不了。晚上8点多的时候,儿子打电话到办公室,“当我告诉儿子自己要加班晚些回家的时候,我感到儿子在电话另一头的一个停顿”,郗女士听出了儿子的失望。于是,郗女士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给儿子买到包装纸。

  她下班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单位周围的商场都已经关门,郗女士到处寻找,最后有一个正在布置卖场的售货员把自己店内的一张包装纸送给了郗女士。

  这件事之后,郗女士对儿子不再轻易许下自己无法实现的诺言,但是一旦许诺,就会千方百计去实现。

  现在,郗女士的儿子也成了一个信守诺言的孩子。

  该不该打孩子?该不该按照书本上的理论教育孩子?书上的理论有多少能付诸实践?这些都是困扰现代父母的难题。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所以,无论多难父母们仍然在不停地探索着,正像一位单身父亲魏实所说的那样,“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关键是父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下一篇:令人困惑的“初二现象”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再婚家孩子心理问题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