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和导致孩子心理行为问题
分类: 儿童心理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1-30
阅读 :359
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父母不和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尤其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原因:第一、孩子作为协调者,卷入父母冲突中;第二、孩子利用父母不和的关系,成为控制者;第三、父母不和导致孩子内心的矛盾,孩子成为被动牺牲者。下面我分述这三方面:
第一、 孩子作为协调者,卷入父母冲突中。
家庭治疗理论家布宏(MurrayBowen)有一个重要的三角理论。他说,当一个二人系统遇到问题时,就会自然地把第三者扯入他们的系统中,作用是减轻二人间的情绪冲击。因此,父母不和,子女常会不自觉地加入他们的阵线,形成一种三角关系。而被卷入这三角的子女,其实是最忠心于父母的孩子,他们往往发出各种心理病症,或行为问题,目的却是要保护或平衡父母间的纠纷。
例如,七岁的小明,天天与母亲吵架,母亲不论怎样打,怎样罚,都不能控制这只小顽猴。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教师,母亲是一位高级护士。爸爸说,他接小明下课时,碰到小明的老师,都说小明是个乖学生,但是闷闷不乐。老师问起他来,他就说,爸妈在家彼此不谈话,他十分不快乐。
在家庭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小明的爸爸完全避开妻子的目光。小明的妈妈也是一样,她对丈夫的怨恨,全部写在脸上,只是眼睛绝不看他。原来这一对夫妻,已经多年不和。丈夫觉得妻子事事苛求,妻子觉得丈夫不负责任。多年来夫妻深谙彼此习惯,知道事无大小,一交谈就会大战爆发,因此尽量避免接触。只是妻子一肚子怨恨无处可消,忠心的小明就走入了三角的位置,天天与母亲吵架,让母亲对父亲的恨意有所发泄。
第二、孩子利用父母不和的关系,成为控制者。
由于父母关系不好,导致父母的管教方式互不协调,孩子则利用这一点,来反抗父母双方,成为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
小达就是一个例子,他只有九岁,站起来不够四尺,毫无惊人之处。但是他的家人却把他形容为一名小魔头,发起恶来,茶杯碗碟乱飞,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物件。
妈妈说:“我完全没有办法,我愈要阻止他,他就愈发狂。”
爸爸说:“我也拿小达没办法。这是一个全不听教的孩子。”
问题是,小达在外面像头小绵羊,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变回头小疯牛。他的行为问题,好像是特别为家人而设的。
咨询师邀请这一家人会面,在交谈中,母亲把小达的病情娓娓道来,吃什么药、见哪些专家,对小达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的解释。显然,父亲静坐一旁,虽然有他自己的意见,却是全部发挥不来。而且每次父亲向小达提出要求,都被妻子纠正,不是说他无理,就是怪他不周详。显然,父母不和的关系造成父母管教不协调的状态,孩子在这种家庭气氛下,当然谁的话也不听。
咨询师问父母亲:“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撑腰,绝对做不成小魔怪,他必然是骑在你们其中一人的肩膀上,才会显得那么高。”
父亲说:“他的确有人撑腰。比如我叫他不动,而他却知道我妻子不会支持我的做法。”
母亲说:“我也叫他不动,我管教他时,我丈夫从不站在我一方。”
咨询师说:“你们管教儿子的方式是互相抵消的,一加一等于零,怪不得小达变成没有人管的小野牛。”
第三、父母不和导致孩子内心的矛盾,孩子成为被动牺牲者。
孩子的自我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如果父母双方关系和谐,互敬互爱,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好的,并且喜欢自己,如果双方互相诋毁,孩子的内心就会有许多冲突。
如在一次咨询中,一个抑郁的女士告诉咨询师,她不喜欢她的丈夫,但是她很爱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很让她很担心,最近他有一些疯狂的举动。咨询师问她:“如果你告诉你的儿子‘我讨厌你的父亲,但是我爱你’,他会怎么说?”女士回答不知道。咨询师说:“他无话可说!这就是导致他疯狂的原因!”
可见,要想孩子健康发展,父母必须从相互指摘、怨恨中解脱出来,代之以平和开放的心态,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孩子能够认同好的父母形象,从而有更积极乐观自信自强从容应对的面貌。
总之,为了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父母要从自己的婚姻做起,从拥有和谐的伴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