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异常心理 > 焦虑症

焦虑症

节后上班阻击4种“长假疲劳”

分类: 焦虑症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0-22

阅读 :451

  购物、出游、娱乐、聚餐、会友……十一黄金周里,人们从平日繁忙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放松心情,选择不同的方式度过。但节后上班成为白领们心里焦虑的事情。上班族如何尽快摆脱困扰,心情愉快地投身正常生活呢?

  何谓“长假疲劳”

  往年,许多重回工作岗位的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节后的两三天内,上班的工作效率很低,久久不能进入状态,心情烦躁、精力难以集中、萎靡不振、无精打采,甚至身心乏力,并有头疼、疲劳、胃口不佳、、瞌睡等种种不适,有的甚至还伴有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这就是所谓的“长假疲劳”。这是因为长假娱乐过度,身体没有充分休息的时间,人体生物钟被打乱,造成。进入正常生活状态时,生物钟调节不过来,松弛下来的“弦”一时适应不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因而产生种种症状。


  1、“娱乐疲劳”

  放假了,“网虫”乐坏了。平时在单位,工作时间不允许上网,回家后也不能玩得太久。7天长假,几乎每天都泡在网上,每晚都泡到凌晨才上床睡觉。几天下来,就觉得眼睛酸涩,一照镜子,两眼血红,成了兔子眼!这种情况,就是“娱乐疲劳”中的一种。节日期间,许多人上网、玩麻将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这不但影响正常生活,使眼、脑充血,周身血液循环失调,出现头昏、、眼花、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如果上网或打麻将场所有吸烟者,久处污染环境中,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这是因为熬夜时,大脑需量会增大,平时应该让室内保持空气畅通,并有一定湿度,可以不时做个深呼吸;以睡补睡,若时间允许,中午一定要小睡一下。熬夜会使人的消化系统循环变差,所以不能吃太饱,并以清淡为主,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胃肠不好和睡眠不好的人可喝枸杞泡的热茶或菊花茶。

  2、“旅游疲劳”

  外出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过年新方式,不少人利用长假,在风光优美、风土人情迥然不同的异地度过新年。但若行程安排过紧,旅途劳累,则又会带来不适。专家介绍说,“上火”就是“旅游疲劳”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干舌苦、食欲不振、大便黄赤干结等症状,也有的人则眼睛发红、牙痛、、嘴角起疱疹等。

  专家建议旅行途中要多喝水,每天喝2000毫升以上的水才能保持水分的平衡,但暴饮水则会加重心、肺、胃肠的负担,引发消化不良、,甚至心、肺衰竭。要在口未感到渴时就补充适量的水分。此外,不要把行程安排得过满,睡前做些“功课”,听听轻音乐、洗个热水澡,帮助睡眠。

  3、“厨房疲劳”

  节日里,不少家庭主妇在厨房煎炒烹炸忙个不停,为前来拜访的亲朋好友做出一顿又一顿丰盛的家宴。最后会感到腰酸背痛、周身乏力、不思饮食,甚至会出现胸闷、头晕、嗓子不适等症状。这就是节日“厨房疲劳”。节日期间,家中主厨者在采购、加工、制作菜肴过程中,不仅有相当多的工作量,而且精神和体力连续长时间地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疲劳感。更重要的是在炉前、灶旁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吸进了油烟中的丙烯醛,这是一种有碍人体健康的物质。油温越高,烹调的时间越长,丙烯醛生成越多,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所以应科学地安排厨房工作量,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准备节日菜肴;其次,少制作油炸类食品,炒菜时油也不要烧得太热,尽量减少厨房中的油烟。


  4、“美味疲劳”

  另一种与长假密切相关的是“美味疲劳”。中秋佳节期间,人们欢聚宴饮,多吃鸡鸭鱼肉,少吃蔬菜,再加上月饼。有些过量食用的人会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突然出现头昏脑涨、、上肢麻木、下颌发抖、心慌气喘、心跳过速、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增高等一系列症状。因是食用美味佳肴过量引起的,故称为“美味疲劳”。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专家说,在鸡鸭鱼肉等鲜味食品中,含有丰富的麦夫酸钠,会大大刺激人的味觉。麦夫酸钠进入人体后又分解成和酪氨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如过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有害物质随血流到脑部,干扰大脑神经细胞正常代谢,使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上述一系列症状出现。

  要使症状得到改善,在烹饪菜肴时,要不加或少加味精。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体内有害物质排出。一般来说,轻者休息一下就会改善,症状重者要去医院求治。

  长假之后,要尽量放松心理,要将节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每晚要尽早休息,不要再熬夜。每天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此外,一定要加强运动,每日早起锻炼半个小时为宜,这是防病保健、调节身心的好方法,不可忽视。上班后,每天晚上可用热水泡泡脚,水温可略高一点,以自身感觉到“烫”为妥,泡脚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强血液循环,还有解乏安眠的作用。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下一篇:善待3-6岁孩子的分离焦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摆脱焦虑,原来如此简单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