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有什么心理素质问题
当今青少年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力问题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其中,多动症为影响学生智力障碍的首位问题;学习技能障碍属于感知统合失调引起的障碍;智力异常是指有些学生的智力可能发育不良;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在大中小学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与逃学现象存在。主要问题出在学生的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质疑的应试教育的矛头所向。
情绪问题 情绪是人对客面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与攻击性行为等。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
意志问题 意志是有意识在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许多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有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
人格问题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
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的素质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即:遗传素质,家庭与社会环境,教育者素质与教育方法。
研究表明,某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障碍的主要因素。青少年的其他智力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和性格问题较为复杂,必须视为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因素复杂作用的产物。
下面对较为常见的攻击性行为、逆反、不合群问题,作些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攻击性行为 学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和不满的消极方式。攻击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攻击,二是转向攻击。前者是将愤怒直接发泄到构成挫折的对象上,而后者则是把愤怒发泄到其他的对象上。自我折磨、自我虐待或自戕也属于转向攻击,其特点是把攻击对象转向自己。
老师和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学生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等爱好,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
逆反 处于“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他们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但又容易片面、缺乏事实根据。
老师和家长要认识到,“断乳期”是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父母的状态中独立出来,开始自己判断和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与他们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时,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与此同时,又不能迁就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学生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老师和父母。
不合群现象 主要原因是父母和祖辈的溺爱、缺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机会、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在游戏与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为集体荣誉而努力的精神。
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爱心、责任心以及合群意识。比如,在学习生活中要让学生互相帮助;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有同情心;值日生要负责任。对于孤僻的学生,首先消除他和其他学生的疏远感,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团队精神。
三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争第一”的过程中要使用正当手段,要具有正确的心态。
四是要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群、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班级气氛和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与合作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