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心理障碍 促进后进生转化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转化后进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许多老师说:“这孩子没治了”,“这孩子脑瓜特别笨,‘要把他教育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等。作为教师,我也常常被后进生的问题围绕着,但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后进生也不例外。究其形成的原因,在诸多的因素中,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戒备,厌学,逆反,惰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的转化,千方百计排除各种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一、排除自卑,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上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进取向上的失去了平衡,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陈明同学(化名),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一次听写发现他写对了很多词语,于是我便在班上表扬了他,从此,他每次听写都是认认真真的,做事情也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排除戒备,弥合其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破罐子破摔”的戒备。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那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自尊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点也要加以肯定,及时提出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而不应当有了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亲其师,信其道。”把两个积极性拧成一股绳,后进生的转化就有了可能。
三、排除逆反,建立其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的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逆反。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改变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他们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如:我班的谭明同学(化名)上课时总爱讲小话,或者就是埋着头搞小动作,甚至有时还会说一两句话弄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遭到同学们的白眼,老师的训斥。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经常做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来:顶撞老师、随意损坏公物;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寻衅闹事;行为放荡不羁、缺乏羞耻心和罪责感、对批评和教育带有逆反,因此成绩越来越差。因我接班的时间不长,对他也不了解,后来从同学处得知该生以前学习还不错,可能是年龄的增长,导致他的变化。通过家访,我知道他爸妈都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家里就是爷爷奶奶照顾他,他奶奶告诉我,爷爷很宠他,自己想教育可爷爷又护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种坏习惯。了解情况后,将其单独找来谈心,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他说“别人要他好,他偏不高兴干”。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加倍地关心他。我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沟通的方式——小纸条,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不会当着同学们的面批评他,而是写在纸条上,这样既保全了他的面子,又给了他思考的余地。爱是一种力量,爱是一种精神支柱,终于使他金石为开。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对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使他们排除逆反,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相容。
四、排除厌学,激活其乐学点。
学生为什么厌学?我们应该分析其厌学的原因。
比如,对于后进生的教育,以往我关注他们的学习方面较多,补课时间多,批评多,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首先应从多方面分析学生落后的原因,如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状况、同伴关系、社会交往、非智力因素等等,从中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事半功倍。在我们的学校中,孩子丰富多样的需要被忽视、冷落甚至扼杀,学习愈来愈脱离孩子内在的需要,那么,孩子就必然厌恶学习、厌恶书本和学校,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孩子,厌学是他们长期、多次学习失败后结下的精神苦果。要排除这种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
五、排除惰,强化其勤奋点。
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⑴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⑵受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影响。长大后出去打工挣钱。“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我班杨平学生(化名)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后进生的,我对他讲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对人的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
除此之外,还可以说出多种障碍。比如总觉得被管束,有话闷在心里不对人说自我压抑的障碍等等。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后进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好好地研究这些后进生的障碍。从排除障碍入手,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