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北京171中学通过“反思教育”研讨会,将班里关系好的男女生调为同桌或前后桌,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任。
提出这一做法的是现任171中学高一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张琳老师,她的这一做法已经持续了三年,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据悉,被老师调到一起坐的同学情侣们,成绩不但没有退步,各方面都表现优秀。
这一打破传统而又带着人性化的做法,一时间引来了教育者的广泛讨论,有人理解,有人支持,有人质疑,也有人反对。千龙网记者带着这些不同的意见,走访了北京171中学的张琳老师。
始作俑者:充分尊重学生美好的情感
“学生不是在说教中成长的,而是在生活的体验中长大的。”张琳说,这是她坚持这一做法的教学理念。并且早在三年前,她就将这种教学理念带到班级中了。
张琳老师介绍说,产生这一想法是由于她带的上一届学生中,一名爱笑的女生和班上的某男生谈朋友,出于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和害怕伤害到孩子,张琳没有采取传统的措施,找他们谈心,找家长沟通,从而拆开他们,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学习生活轨道上,而是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
张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编排座位时,将那名女生和那个男生调成了同桌,同时还将班上其他关系要好的男女生安排成左右或前后的位置。同时告诉他们,老师认为他们长大了,成熟了。老师信任他们才将他们调到一起,只为他们能在成长的体验中学会如何处理学习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任。
张琳承认很多老师都反对她的这种做法,也没有一个效仿的。但张琳教育自己的学生不单从“”的危害入手,而是从对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负责的角度,分析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鼓励他们在学习上成为领头羊,在活动中发挥特色成为骨干,这样才能谈得上为将来的幸福而努力,而承担责任。学生们都接受了这种方式,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出色。
张琳认为,其实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要成熟很多,他们心里明白什么做法合适不合适,对不对,只是没有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就会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这种做法,我并没有和学生家长沟通,在个别家长发现后,起初也很吃惊,但看到学生的状况后,也认为我的做法有可取之处。”张琳告诉记者。
在送走了一班高三学生后,张琳又带了一个高一的新班。“排座位其实只是一种形式,我的观念不会变,就是坚持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很多学生说我很特别,其实我无非是给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滴水。我希望他们回顾高中生活时会说:‘我们的故事,多么甜蜜。’”
教师家长学生:众口不一各有各理
张琳的讲述,及其在“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研讨会上的《异性交往应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的文章,无不带着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理解和爱。但是,她的做法面对教育者们严肃的教育理念,还是面临着一场讨论。
张琳的文章是学校政教处的负责老师推荐到“反思教育习惯,深化尊重教育”研讨会上的,这位老师对于张琳的做法个人是支持的,但她表示,学校对于这一做法没有明确表态,也不会大力提倡。目前其他班主任还没有采取类似做法的,但起码大多数老师对校园里男女生的“亲密”交往开始采取宽容态度,不会像以前那样严加阻拦了。
海淀区某中学的姜老师在听到这件事后,对记者说:“她的这种做法,有一点是好的,就是对于有恋况的学生,他(她)所出现的问题,不完全在感情方面找原因。一味将学生的各方面错误归结到上,是太守旧而不合理的做法。”
但是在采访中,多数人还是对这一做法表示了怀疑和反对。
同为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就对张琳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他说:“中学校园中的问题现在很普遍。对待这些问题,校方或老师一味采取‘打压’的态度的确未必明智,但若改走极端而放任其自流,就显得更不合适。这位老师的‘尊重教育’处变不惊,对男女学生的情感苗头不再粗暴干涉,而是从容应对,宽容处之,在处理方式和理念上起码是一种进步。”
“但是,老师面对‘关系好’的男女同学,应当具体‘关系’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指导或引导,而不是一律采取‘尊重’和‘成全’的态度,让其随意发展。”李老师说,作为老师,理应负担起将男女同学领出“情感误区”的责任。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适当的“民主”和“尊重”固然重要,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耐心而细致的帮助和指导同样也不能少。放任自流的态度和做法,与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武断棒喝一样,都有可能会取得适得其反的逆效果。
张先生是一名高二学生的家长,对于张琳老师的做法,他表示反对。他说:“我的孩子在前一段时间也有了的倾向,而且他本来就属于不爱学习的类型,和那个女生接触频繁之后,学习成绩更加不好了。如果像张老师那样,再把他俩调到一起坐,那这个学就别上了。对于那种学习好又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孩子,这样的方法也许可以,但大多数孩子没有这个能力,坐在一起只会影响学习,没有什么好处。”
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最一致答案就是学生自己的了,被采访者一致表示支持张琳老师的做法。很多学生感慨,如果自己的班主任也像张琳老师那样就好了。
一名高一的女生说:“不管家长和老师怎么阻拦,也不能阻止住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情感。我们也知道学习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但是并不是说不让我喜欢了,我的学习就好了。如果可以和喜欢的人一起复习功课,讨论问题,可能我的学习会更好。”
一名今年高三的男生告诉记者,虽然我没有女朋友,但是我觉得张琳老师的做法很人性化。彼此喜欢的人如果平时无法接触,他就会在很多时候分心去思念,但坐在一起了,就不会过多地思念而影响其他,同时还能彼此促进。我们班有一对就是这样,男生本来学习不好,但为了明年能和那个女生上一个大学,现在学习很努力,成绩比过去好多了。老师知道他们在一起,但没有阻拦。
社会学者:“情侣同桌防”是拔苗助长
各界人士对张琳老师的“尊重教育”的不同看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为此,千龙网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家周孝正教授。周教授从社会学和目前我国整体的教育状况出法,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了这个问题。
周教授说:“人生中的‘性’在社会活动中分为四个阶段:性别交往,性交往,性活动和性行为。中学阶段属于性别交往阶段。但是我国的本身非常落后,本来应该三四岁开始的,中学才开始接触。处在这样一个整体落后的大环境中,突然将关系好的男女生调到一起坐,有一些拔苗助长的味道。”
他指出,人们无法预知被调到一起坐的男女生,他们的基础是否坚固。老师的这种做法,等于给予了社会性的承认,同时又给他们创造了亲密接触的机会,将性别交往一下子提到了后面的阶段。他们也许之前没有肢体接触,这么一来他们就会牵手,之后接吻,再之后我们就无法预知了。而没有前面的教育基础,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整体的社会环境,不是一个老师,一个学校就能改变的。单单谈论张琳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没有丝毫的意义,只能说这种做法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环境中,有些过于急躁了。”周孝正指出。
“尊重教育是要有基础的,要与整个社会的配套机制相结合。”周教授最后说,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尊重教育就无从谈起。一个学校,一个老师,一个家长,他们的力量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可能产生不好的结果。只有全体社会中的学校、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员一同努力,将我国的“性禁锢”和“性放纵”两个极端,发展成健康的“性解放”,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尊重教育”。
预防:早期比理解尊重更重要
前一段时间,兰州市某中学一学生因在教室与同学互相鼓励时,情绪激动而和女同学拥抱了一下,在班主任撞见被勒令退学,引起国内众多媒体关注。为了防止,学校和家长可谓是用心良苦,专门进行男女分班或办起女子学校、男子中学,更有学校在宿舍楼安装摄像头来监控学生以防止的,做父母的也不容易,甚至出现了以女生家长为主的“陪读父母”。
成人对于孩子的“”现象,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但事实表明,现在我国中小学生的情况只有上升之势,没有下降之态。
而随着“现象”的更为普遍,“性”的问题也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有关数据显示:自1998年以来,某医院接受中期引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的女孩子达14%。该院最近的一次粗略统计表明,做大月份引产的女性中,50%为18岁以下的少女,大有“超英赶美”之势。同时,社会上青少年的性犯罪比例也日趋上升。
成人的压制与阻拦,带来的是孩子们叛逆的行为,有的纯洁的友情演变成了苦涩的恋情,而的缺乏,造成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加。类似张琳老师的做法,给了孩子们人格的尊重与自由的空间,但是尊重与自由的后面,却没有全面的性知识为基础,难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些事实不能不让教育者们深思:我们到底该教育孩子些什么?
正如周孝正教授所说:我国的社会处于“性禁锢”和“性放纵”两个极端,教育界是“性禁锢”,而社会上很多地方是“性放纵”。孩子们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校里,家庭中,的表面化与成的闪烁其辞,让孩子们的性知识单纯得愚蠢;社会上,网络、媒体的不健康的性宣传,又给孩子们的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与伤害。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方式,真难为了这些孩子们。
专家指出,青少年成熟年龄的提前、人性中的真挚情感、因性无知造成的犯罪事实,以及很多学校的成功业绩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方方面面的事实告诫教育者们——理解固然很重要,但从小的更加刻不容缓。
下一篇:关于青春期如何自我保护(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个后进生的“心病”及治疗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