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婚恋心理 > 同性恋

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分类: 同性恋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3-26

阅读 :593

  世界日新月异,无论是在国际还是目前的国内,同性恋已被大多数的人接受而不再反感。而无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健康学等方面都对同性恋有着相关的研究。从这类研究中,人们又进一步了解了同性恋人的世界。那么人们对同性恋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同性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生理、心理社会现象,自有人类社会开始即存在。在生殖崇拜及其衍生的种种观念占压倒优势、主流地位的时代和地区,同性恋一直被视作异端、不轨行为或特殊的堕落。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多位心理、精神病学和性学大师发现把同性恋归于道德问题是相当幼稚的、非科学的。正因为此,本世纪中期学术界普遍把这一现象归入病态。我国心理、精神病学界也承袭了此种观点。

  但是,60年代以来的大量科研成果先是在少数地区否定了视同性恋为疾病的传统学说,继而在世界科学界得到广泛认可。这最终导致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把同性恋排除于疾病范畴,并将其作为一种少数人的自然状态--与异性恋相平行的状态。许多著名学者把同性恋与异性恋间的差异比喻作不同人种间的差异,或左利手与右利手间(习惯用哪只手)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众长期把不能导致或不利于生育的性活动看作"问题",特别是道德问题。近年我国性科学的长足发展已经涤荡了一些与传统偏见相关的伪科学认识(如在对自我刺激或称手淫的认识方面)。可是因为同性爱不仅不能导致生育而且还涉及他人,所以多数人仍坚持将其视作道德问题。这一状况需要医学、心理、精神病、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界等多学科专家与同性爱群体自身的长期努力加以纠正。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近10年的多项科研成果表明,一个人性成熟后选择的性爱对象是同性还是异性,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在这一生物学素质的基础上,后天环境因素(如养育情况、早期性经历)具有一定作用。调查发现,各种文化背景(包括民族习俗、经济、政治背景等)不同的人类社会中,同性恋者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极其相近--在各个国家及地区,包括现代中国,都有1~5%的人是同性恋者。

  其实他们与大多数的恋爱者一样拥有着无限地激情,她们甚至比大多数的人们还要成熟理性和她们拥有着更加丰富的情感不得不让我们所震撼。曾经很多的人都说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其实各种文需证明她们也是心理健康的人群。

下一篇:专家解读同性恋心理的自然性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早恋易引发同性恋心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