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异常心理 > 网瘾

网瘾

戒除“网瘾”还须对症下药

分类: 网瘾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0-24

阅读 :409

教育周刊:许教授,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成瘾,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戒除心瘾很难,心理学上对  “网瘾”这种现象怎么看?
  许燕: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教育周刊:怎么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对网络游戏上了瘾?
  许燕:一是把网络当作生活的中心,学习被排斥到中心以外。二是将网络作为排解调节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比如一些内向的孩子,在网络上跟陌生人交往时,害羞自卑之类的障碍全都没有了。三是产生了依恋性,一旦停止上网,马上就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四是无法阻断,或者说反复。
  教育周刊:造成“网瘾”的原因是什么?
  许燕: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外部原因来看,首先,设计网络游戏的人针对玩者的心理,设计的升级形式,要的就是让你上瘾;青少年具有摆脱家长控制的特点,网络的自由化特征迎合了这一特征;青少年游戏在从低级的水平往高智商方向发展,他们需要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挑战性的游戏,网络游戏恰好具备这些特点。
  从内部原因来看,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人格特点。有些人属于“成瘾人格”,容易对某一类事物产生过度迷恋。成瘾人格形成有很多原因,有生理的因素在里面,还有后天的引导。其中家庭教育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过度控制和过度放任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容易使孩子形成成瘾人格。
  教育周刊:怎么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具有“成瘾人格”呢?
  许燕: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特征来判断。比如说有一种我们叫做“T型人格”,“T型人格”是一种爱寻求刺激的、爱冒险的人格特征,它分为T+型和T-型。T+型从事的冒险活动是被社会所认可的;T-型所从事的冒险就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他寻求的这种刺激可能对他的成长是负面的,对这种孩子就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正确引导,让他接触到健康的活动。
  还有一个特征是延迟满足能力差。比如一个孩子产生某种需求时立刻就要满足,否则就要闹,而不考虑满足这种需求的时间和条件。一般来讲,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瘾。比如说有的小孩子,一看见某个玩具,就要你必须马上给我买,当时不买就闹的特别厉害;还有的孩子说我特别喜欢这个玩具,但是他爸爸说,你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考好了,就给你买,孩子经过努力得到了玩具。家长通过对孩子的欲望的控制使得孩子朝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培养一种延迟满足的能力。
  还有一些人格特点,比如人际交往困难,内心敏感,尤其是一些男孩子,网络成瘾男孩子多,内向的男孩子,对事情特别专注的孩子。还有害羞的,内向的,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受挫的人。
  教育周刊:有什么心理学上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戒除网瘾?据报道华中科技大学的陶宏开教授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你对他的方法怎么评价?
  许燕:方法有很多种,如脱敏方法。当不能彻底阻断孩子上网时,就采取逐渐缩短上网时间的办法。逐渐缩短时间会提高有些孩子的抵抗力,并采取一些提示性方法,比如说先设定孩子上网的时间,时间到了,屏幕上就弹出结束的警告,或者说提示闹钟等警示物。替代法。用现实的方式替代网络的方式,为孩子寻找一个有效的替代物,转移他对网络的专注,这种替代物要具有新异和兴趣的特点,孩子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或者从现实中找到一个他感兴趣的替代物。
  陶宏开教授强调用爱心来帮助孩子,这是一个原则。你要和这些孩子沟通,要关爱他。其实这些孩子很需要别人和他们做现实的沟通。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它要你逐渐远离社会现实,越上网,越远离,然后会发生一种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更逼着他又回到网络世界中去,加剧他的社会适应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要和孩子进行现实的沟通,不停的把他从网络中拉回来。
  教育周刊:心理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问题是现在上网成瘾的青少年数量很多,有报道说北京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13.65万人。真正解决问题恐怕还是要将正确用网、远离网吧的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中,成为孩子们必备的一种知识。
  许燕:从技术手段上来说,我建议学校在进行心理普查的时候应该加入成瘾人格这样一个测量维度,这是教育防范的先决条件。教育不只限于对网络成瘾学生的补救性措施,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实施免疫性教育。用孩子容易懂的各种方式告诉他网络成瘾的危害,让他们自己提高免疫力。孩子在上网的时候,常常只是看到网络的用处,不从危害的角度来看,所以我们如果这样教育他们的话,他就能够知道怎么来看待网络的危害性。这需要家长老师用正确的方式加以提醒。治疗总是被动的,重点要放在防患于未然,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
  还有在学校里应建立一种比较好的沟通环境。要多关注那些交往不良的孩子,及时与他们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教育周刊:马上要放寒假了,很多家长都很紧张,觉得寒假是一个长时间段,很有可能孩子会一玩不可收拾。
  许燕:解决问题不能光靠家长和学校,应该鼓励社会多组织一些健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去做他真正喜欢的事情。这点我们在政策制定上有缺失。现在不让学校开补课班,那么就要有更健康的活动提供给孩子们。而这点我们做得不够。不能只“堵”不“疏”。
  香港社区的社区教育做得非常好,有专门的场地,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有专职人员指导。孩子放寒假的时候,就像送上学似的送到这里,在这里玩,鼓励他们去关注社会,比如他们找一个社会问题,让孩子去采访拍摄,整个的过程全部都是让孩子来想方设法完成,最后做成纪录片,非常好。我们初中生为什么不能做?如果我们的社区教育到位的话,就可以吸引很多孩子。
  教育周刊:国外由于网络比我们出现的早,那么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肯定也比我们早一点,其中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作法吗?
  许燕:国外主要是预防比我们做得早做得多,我们目前的侧重点仍然是在治疗上,问题出了以后才想办法。所以说教育的根本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国外的心理咨询方面做得也比较好,碰到问题,不当作是一种病,而是作为正常问题来寻求解决。国外的经验对我们的实际意义也有限,因为问题不一样。在国外,孩子们在学校里面的学习压力不大,和国内孩子们承受的压力没法比较。国内很多孩子上网就是为了逃避学习上的压力,还须根据我们的情况,对症下药才行。(朋友推荐)

下一篇:网情网恋,千万别陷得太深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的网恋三部曲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