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异常心理 > 网瘾

网瘾

破解青少年网瘾心理之因 网络脱瘾门诊亮相沈城

分类: 网瘾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1-30

阅读 :377

  如今,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屡屡发生,网络成瘾症不仅给本人、家庭和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继“青少年网络爱心大使”陶宏开奔走全国帮助网络成瘾青少年戒除网瘾引起强烈反响,2月25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的我省首个网络脱瘾门诊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报名者络绎不绝,求助声极为迫切。
而团体干预方式的首次亮相,也让人们对孩子摆脱网瘾的困惑充满了期待。

  破解青少年上网成瘾难题,已经找到了一条心理解决的通道。

  □现象

  戒网瘾求助电话打爆门诊热线

  事实还是远远超出预料,沈阳市首个网络脱瘾门诊打出招募恋网成瘾的青少年开展对网络依赖的团体干预的消息后,报名者络绎不绝。仅第一天求助电话就达38个。

  热线电话来自全省各地,“这些家长无一不是唉声叹气,无一不是再三恳求辅导班收下自己的孩子,看得出来,家长们心急呀!”接热线的医生说。

  “几天来报名参加首个网络脱瘾辅导班的孩子已经多达70余个。这些报名的孩子当中,有的已基本辍学在家,有的曾离家出走,有的整夜不归,有的到处借钱……这些孩子每一个听起来都很让人着急,很让人心痛,但是由于力量有限等各方面原因,首个辅导班我们只能暂时选出10个孩子。”3月3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网络脱瘾辅导班发起者曹杨向记者介绍。

  “救救我的孩子吧,他才12岁,不能就这样断送了他的前程。”2月25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办首个网络脱瘾团体心理辅导班的消息刚刚发布,沈阳市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打来了电话。这位家长在电话中几次哽咽,“孩子已经有半年多不好好上学了,早出晚归泡在网吧。家长劝,不听,而且对家长还特别反感,几乎不和我们说话。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啊。”

  一位抚顺的男士一天就打了4次电话,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加入到首批辅导班中来。这位男士的儿子依赖网络极深,甚至对父亲说:“如果你再管我,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孩子已经面临辍学的可能,根本学不进去,所有的兴趣就是集中在上网玩游戏、聊天。家长对于转变孩子的行为已经毫无能力了。

  一位高一学生,上网已经两年多了,主动打电话要求加入这个班。“除了不得不去上学,我每天其他时间全部在电脑前度过,我不是不想学习,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希望心理医生能帮助我控制住自己不去上网。”

  “家长和孩子们无助的心态和迫切的心情,更坚定了我们要将首个网络脱瘾团体辅导班办成功的决心。”曹杨说。

  □尝试

  首批10名上网成瘾者受训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网络脱瘾门诊正在进行团体干预前的筛查工作,挑选10名符合条件的网络成瘾孩子进行首批辅导训练。

  谈到成立首个网络脱瘾门诊,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也是专家团成员之一的王秀珍讲到了去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发起的“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抵达沈阳的讲座。

  “在武汉的一个家长见面会上,65位家长都面色凝重,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心碎。那次我意识到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比我原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9月我到石家庄开展挽救活动,看到那么多家长,一个一个在哭,那么多母亲的眼泪在掉,她们悲痛欲绝的哭声刺痛了我。我恨自己,恨自己不能一一帮她们解决问题。从那时起,我决定向网瘾宣战,挽救被网瘾毒害的孩子。有的家长带孩子来,见了我就下跪;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从新疆、从黑龙江赶到华中师大来,这是什么景象?所以,我要用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孩子。”

  而在沈阳的讲座更是如此,全国各地的家长急切地赶来,寻求拯救孩子的最后希望。

  “从平时的门诊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网络成瘾的孩子太多了。目前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到家长因孩子上网成瘾的求助电话,占总咨询电话数量的50%,而且呈上升趋势。而戒除网瘾仅仅靠陶教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关注网瘾少年,关注青少年素质教育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王秀珍说。

  而当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派的30余位加入义工团的青年志愿者听了讲座后也有同感:作为心理医生,有责任帮助网络成瘾的孩子走出困境。

  从那以后,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始组建专家团,由医院里的心理专家和青年志愿者组成。专家团的活动有几个方面:加入沈阳电台开辟的有关网络成瘾和预防网络成瘾以及网络成瘾后我们该怎么做的讲座;为戒除网络成瘾专门作了一次大型公益讲座及几次系列讲座。

  尽管这些行动效果不错,但是专家团还是感觉:这样做,好像还不能覆盖一些比较重的网络成瘾群体,光听讲座,一些孩子的网瘾还不能戒掉。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是吸收知识最关键最旺盛的时期,如果这段时间被浪费在上网上不仅会葬送孩子的前程,也会令家长痛心不已。专家团又进一步商议,对网络成瘾比较严重的通过一对一的心理治疗不能很好达到效果的通过团体互动的办法纠正过来,让更多的网络成瘾青少年受益。

  2月25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委托辽沈晚报,向社会招募10名恋网成瘾且严重影响到健康成长的中学生,开展对网络依赖的团体干预,开办首个网络脱瘾团体心理辅导班,运用自行研究的一套干预方案来帮助那些无助的孩子和家长摆脱“网魔”的困扰。

  以团体干预的方式帮助恋网孩子戒除网瘾,这在我省是首创。

  曹杨介绍,目前国内教育界、医疗界都在寻找帮助孩子脱离恋网成瘾的方法,其中一些心理医生对恋网成瘾孩子的干预正处于探索和操作阶段。虽然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此次团体干预方案的具体内容尚属“机密”,但曹杨对这套干预方案还是颇有信心:“设计团体干预方案,是为了让一些共质的孩子即都是网络成瘾孩子共同探讨网络怎么使用、怎么合理使用。在团体这个范围内孩子们会有一种平等感、归属感,不会觉得另类。提供他们发言、沟通的机会,不像生活中被管教被说教的不被尊重的感觉,利用团体资源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接纳自己。转移他们仅仅停留在网络方面的兴趣,更加调动他们的潜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通过团体训练,不仅仅让孩子们摆脱网瘾,而是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曹杨讲,团体互动的力量是单纯的一对一所不能及的,效率高,互动价值大。考虑到网络成瘾本身不是病,要与病区分开,医生在辅导训练时不穿白大褂,让孩子感觉与医生不是医患关系,而是朋友关系,是他们的心理救助者,是互相探讨磋商问题的,你出现网瘾问题,作为有专业能力的心理医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帮助你把问题解决好。此外,房间设置也不是以门诊的方式出现的,而是特别温馨的心理咨询室,温馨、宁静,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在团体互动中都是同龄人,同龄人有共同语言,交流和互动效果会更好。”曹杨认为。

  据介绍,首个网络脱瘾团体心理辅导班共安排10次活动,每次1至1个半小时,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目的。曹杨说,如果首个网络脱瘾团体心理辅导班取得成功,专家们将继续完善干预方案,并接纳更多的孩子,帮助更多的孩子摆脱网瘾。

  □专家

  破解青少年网瘾的心理之因

  一直从事门诊工作的曹杨向记者介绍,所谓网络成瘾,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性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这种异常行为属于网络性心理障碍,它包括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强迫成瘾、网络信息成瘾、计算机成瘾等。

   网络成瘾的症状,一是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二是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三是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四是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谈到网络成瘾的成因,曹杨分析,一是好奇心理:网络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时空界限、广泛的人际交往、梦幻般体验等等无不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人们上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特别指出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有着极强的兴趣,这也是青少年对互联网最为偏爱的原因。二是补偿心理:当现实与理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人总是希望能寻求到合理的补偿,而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网络的虚拟性为网络成瘾者提供了在意识前提下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亲情、爱情、抱负、情绪宣泄以及潜意识的愿望都能在网络中得到实现。三是逃避心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竞争力的个体采取上网来逃避。网上的言行具有匿名性、自由性,为其设置了安全的屏蔽。当个体遭受挫折后,面对压力情境如工作失意、社交恐惧、失恋等,产生一些轻微的神经症状如抑郁或狂躁,为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中。成瘾者上网实际上是为了逃避现实世界,同时也是为了获得一种认同感。还有就是生理因素使然。

  □行动

  爱心是解决孩子网瘾的关键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据统计,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网络成瘾已成“社会病”。

  为上网而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深受网络成瘾之害的孩子太多了,网络成瘾不仅造成本人痛苦,也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增加,网络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破解青少年上网成瘾难题,已经成为一个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紧迫课题。”曹杨说。

   “网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失误而言,就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上网吧,沉迷网络。”“青少年网络爱心大使”陶宏开感慨道出网瘾规律。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 C T专家韩佩英在谈到网瘾愈演愈烈时谈到,在她所接待的一些学生中,都不约而同地存在这个问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看不到孩子阳光的地方,却夸大孩子不足的地方,孩子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便到虚拟世界中去寻找。省重点高中的一个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就跑进了网吧,上网成瘾,他对医生说,“天天分数,天天学习压力,感觉太累了。”与同学交往的时间没有了,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孩子情绪很低落,成绩急剧下降。韩佩英说,在初中、高中生中,主要的心理倾向就是独立意识、平等意识、反叛意识增强,这时的孩子对自己评价较高,理想远大,现实中又不一定与自己的理想愿望相符合,再由于自己认知水平、经历有限,对问题看法又不一定那么完整,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所以有时陷于情绪不稳定状态,成绩高时沾沾自喜,成绩低时自暴自弃。这时如果家长引导无方,就会加剧孩子的情绪反应。

  □声音

  戒网瘾并非戒网络

  “戒除网瘾”要达到的最佳效果是什么样的呢?是叫孩子不再上网、永远远离网络吗?许多人都曾问过这个问题。

  曹杨坚决地摇了摇头:“戒除网瘾”并不是“戒除网络”。让孩子科学使用电脑,让孩子懂得如何做人,让家庭重拾往日欢乐,这是“戒瘾”所要达到的效果。

  “电脑不是洪水猛兽,简单粗暴地反对孩子上网,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要告诉孩子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单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她很赞同陶宏开的话。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主治医师刘月娟向记者讲述了自己陪孩子一同上网的经历。孩子现在读初一,一直想上网,但又不敢跟家长说。孩子知道:同学上网,家长都非常生气。有一天,孩子考试考得不错,回来后有了底气,就对妈妈说:“妈妈,求你一件事。”妈妈说:“行,你说吧。”孩子说:“我想上网吧看看。”“行啊,你去吧,我也跟你去。”妈妈这么爽快地同意了,孩子倒挺纳闷,又问了一句:“真跟我去啊!”“是啊,你不是想玩游戏吗,我也挺爱玩的。”其实,刘月娟陪孩子上网吧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看看孩子们为什么这么迷恋网吧。去了之后,网吧老板也很纳闷,现在家长封杀还来不及呢,还有陪着来上网的。孩子上网玩了三个小时,主动要回来:“妈妈这么通情达理,我说话也要算数,说玩3个小时就3个小时。”回来后刘月娟问孩子:“为什么想去网吧呢?”孩子坦诚地说:“一是想玩一玩放松放松,二是同学们都在谈网络游戏这事,我听不懂,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我想了解了解。妈妈今天你这样做,我特别高兴。班里有的同学家长管得可严了,不让玩,他们就利用午饭时间去网吧。如果你今天坚决不让我去,我可能也会跟着他们去了网吧了。”

  刘月娟说,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宜疏不宜堵。其实家长最应该了解的是孩子为什么要上网,社会和学校应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和辨别力。

  如何防止孩子上网成瘾,有专家认为,让学生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和正确的满足感是解除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首先网吧业主应该要有良心和觉悟,还要有法律来约束。另外,老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上网,让孩子自身认识到“网络成瘾”后的危害并有“拔”出来的意愿。学校应该建立健康的校园网站,让孩子们正确使用网络这一工具。

下一篇:3000万儿童玩网游“摩尔庄园”陷网瘾风波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网络视频聊天差点毁了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