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一个喜欢说“我知道”的人,就像“粉红色的天鹅”的梦前半部分的笨鸟,不过是死死地抓在一个有限的岩石上而已,而一旦我们开始说“我不知道”,我们就会从这块有限的岩石上跌落。一开始,我们或许会有恐慌感,但最终我们会发现,我们跌落到了一个更为宽广和伟大的存在中。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了很多领域的天才人物,他发现这些天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容忍模糊状态。所谓模糊状态,就是答案浮现前的状态。这种模糊状态,也只有当你承认“我不知道”时,才会很好地呈现出来,假若你急着说“我知道”,这个模糊状态就会终止,或者干脆就不会开始了。
再如写文章,很多人写文章喜欢一开始就列提纲,有些人的提纲特清楚,是一个完整的框架,然后他们会根据这个完整的框架去找资料,最后把这些资料填充到这个框架中。这样写成的文章,一定不是第一流的文章,因为内容被这个框架所限制住了,而这个框架总是源自过去的一些经验,所以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就被过去的经验给限制住了,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
我个人的经验是,好的文章都是这样产生的:先是对一个话题产生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不是功利性或实用性的,而是被那个话题本身所吸引。由此,主题就确定下来了。接着,我会用尽努力去找资料,而在找资料前,我并没有一个框架。然而,当资料找到得足够多后,一个声音会对我说“够了”,这时一个框架会自动从内心浮起。然后,我才根据这个自动浮现出来的框架列一个提纲,并开始写文章。还有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明确提纲,文章可以一气呵成,但逻辑结构又特别好,这是因为,尽管没有一个书面的提纲,但我心中已有一个框架,而且这个框架不是我的头脑强加给这个主题的,而是这个主题自己的结构。
据我所知,在股市中声誉仅次于巴菲特的“股圣”彼得-林奇也是这样来选股票的,他会拼命做调查、搜集资料,并沉到这些资料中,由这些资料自身呈现出来的答案来做一个投资判断,而不是根据自己已往的经验来做判断。
并且,非常有趣的是,巴菲特、彼得-林奇和曹仁超都强调一点:永远不要相信专家的话。在我看来,这句话有双重含义。
第一,多数专家是靠知识来做判断的,他们脑子里有很多做判断的模式,他们容易用知识的模式去套事实,而不是沉浸到事实中,让事实本身的答案浮现出来。这样一来,这些判断经常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到了危机时刻,这些判断的可靠性会低到冰点,甚至总是与事实相悖。说的极端一点,可以说,在任何一个领域,用模式去思考和判断的人都是缺乏见地的。
第二,专家说得再好,他的话仍是他的话,如果你相信了他的判断,你就是将这个道理当作了教条,而教条势必会把你带向歧路。例如“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这句话,我相信巴菲特并未将此当作教条,无论恐惧也罢,贪婪也罢,他做判断前是有充分的调查、思考和检验的,而不是一味地和大多数人唱反调。所以,如果你把巴菲特这句话当作教条的话,你就很容易会死得很难看。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下一篇:“恶搞”是种浮躁心态!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为何误打误撞成功的人那么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