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一、基本资料
(一)案主姓名:王丽丽(假名
(二)性别:女
(三)年龄:16岁(1987年1月28日生
(四)籍贯:江苏灌云
(五)学校与年级:灌云县伊山五中初二
(六)辅导者:灌云县伊山五中心理咨询室成员(七)辅导期间:2000年12月10日至2001年6月23日(八)个案来源:学校开展“师生结对子,转化后进生”的活动,笔者选择了案主作辅导对象。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一)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案主进中学时成绩中等,初一上学期末测验仍保持中等水平,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总分落到班级最后,政治、语文、数学、物理不及格。案主平时很关心别人容貌、衣着、打扮。
(二)遵守纪律不良:
案主上课随便讲话,做小动作、吃零食,受批评后情绪低落。因语文考试作弊受学校“警告处分”。
(三)家庭关系不良:
对爷爷、奶奶的批评不理不睬;对伯伯、婶婶的管教抵触反抗。案主懒惰、贪吃,不肯做家务,自己用的痰盂也不倒,一有时间就看电视。回家常说谎,骗家人说自己成绩较好。
(四)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不良:
案主影响周围同学学习,上课讲话影响他人听课,下课妨碍他人做作业,同学讨厌她,批评她,便跟人吵架,满口粗话,对老师的批评也抵触反感,她认为老师同学都与自己过不去。有去校外结交“朋友”的想法。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父(44岁,文革期间初中毕业,在其妹妹开办的“美食城”工作)母(42岁,文革期间初中毕业,个体户)案主是父亲的独生女,母亲的长女。爷爷、奶奶:退休工人
2、个人成长史案主足月顺产,未患过特殊疾病,身体健康。2岁前由父母共同扶养。4―7岁入幼儿园,表现未见异常(母亲及本人回忆:活泼、常被人夸漂亮)。小学1―5年级学习、品行良好,作文、体育较好、进六年级后。在校经常违反纪律,上课随便讲话,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说谎观象。小学毕业以中等成绩考入初中。2001年3月身体开始发育。
3、家庭变故案主7岁岁时,因生父参与赌博且屡教不改,母亲与他离婚,案主判给生父,生母再婚后又生了个女儿,今年六岁,案主有时也去生母家。案主的祖父母出钱并抚养。平时与她一同生活的还有伯伯、婶婶,还有比她大一岁的堂哥。案主岁时,谎称到外婆家去,不慎跃进河里,几乎淹死,从此就怕水。她爱咬指甲,指甲光秃秃地长不出。
4、家庭教育情况父:不过问案主的教育,住在别处。母:有时打电话叫案主去,问问功课,但案主不告诉她实情,因小时候经常打骂案主,所以案主害怕她。爷爷、奶奶看案主没爹没娘,很可怜,就处处依着她,让她吃好穿好,游戏玩耍,一味放任,养成了案主懒散、任性的坏习惯。
(二)案主自诉与测查
1、关于家庭 父母离婚后,都不要我,他们都不喜欢我。只顾他们自己,太自私了。奶奶处处依着我,可是太罗嗦,象念佛一样在我耳边念个不停,也烦人。他们不知道我的成绩差,准备奖励我。家庭支持系统改善:对案主要严格要求,纠正其懒惰、沉湎于电视的习惯,经常过问案主的学习、思想。学校支持系统改善:改变单一批评的方式,创造案主在班级中积极表现的机会,及时肯定,辅导者真诚给案主以学习上的帮助,情感上的支持。
(三)辅导实施要略
1、对案主的个别辅导辅导者每星期上案主所在班级的两节政治课,可以同案主时常见面,时常过问辅导,长谈为半小时以上一小时左右。
(1)第一次长谈(12月10日):案主倾诉一个小时,从中了解到案主大量的情绪和认知困扰,与任课老师、与同学的矛盾,对父母亲的反感。特别是案主急于参与班级群体的倾向。案主主动说,喜欢跟辅导者谈话,而辅导者也说,喜欢案主这样,初步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2)第二次长谈(2月20日):案主很关心班级里,学校里谁漂亮,征求辅导者的意见。她极羡幕班上那位擅长跳舞、功课好的漂亮女孩。辅导者引导她,让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又肯定案主长得漂亮,让案主对自己的相貌充满信心,有利于她在其它方面也树立信心。其间辅导者借了《少男少女》、《 爱少年文艺》、《演讲与口才》给案主。元旦前夕,案主给辅导者及女儿(四年级)送了精美的贺卡,辅导者回送一本日记本,赠言“秀外慧中,能使你比别人更具优势。”以此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第三次长谈(2001年1月9日):让案主陈述自己需要改正的方面,爱吃零食,上课随便讲话,做事无毅力,丢三拉四,抄作业,要求她一点点改正。辅导者还通过自己的兄弟姐妹如何克服家境贫寒,父亲过早去世的困难,发愤努力,都考上大学的事迹,鼓励她战胜逆境,争取光明的前途。这是教师常用的榜样激励法。
(4)第四次长谈(1月21日):案主期末考试是最后一名,因此情绪低落。这次辅导者把案主叫到家里,把家访的情况告诉她。案主寒假到了外婆家,忘忧玩耍,家人不知道她成绩差。这次谈话重在改变案主的不合理信念
注意帮案主在意识上澄清四点:
第一,父母亲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种家庭情况周围也并非自己一个。
第二,父母亲还是喜欢她的,母亲打电话让她去外婆家便是证明,母亲的管束是爱的表现。
第三,关心她的人很多,爷爷、奶奶、伯伯、婶婶,还有外公、外婆、姑姑、老师,要珍惜亲友老师的感情,把它当作动力。
第四,这一次虽然又考得差,别恢心,辅导者肯定了案主记忆力尚好,文科尚好的优势,指出寒假是补差的好机会,要少看电视,多看书,并教她用自我强化,口号激励法,培养 自控能力。
(5)第九次长谈(2月27日):案主带了语文作业来做,一边做摘录,一边怨作业多,辅导者拿出女儿(小学四年级)的作文给她看,批语都是“好”,指出做任何事要有毅力和吃苦精神。临走时,辅导者送给案主一只小闹钟(电子)和几本激励志气的书。
(6)开学不久,辅导者从案主与同学吵架中得知她认识外面的女混混,劝告她不可跟流氓有联系,交友要特别慎重,辅导者肯定她近来的进步,几何看懂了才抄,上课能克制自己没吃零食,英语考了90分。教她跟同学搞好关系。
(7)第十三次长谈(3月20日):案主主动找辅导者,案主透露小秘密,喜欢上一个高二男生,是外婆家村上人,辅导者建议看到他不妨主动打招呼,因为辅导者了解那位男孩,各方面挺出色,自制力又强。案主兴致勃勃地谈了她的发现,他好棒,他家里书很多,星期天他总去县图书馆看书,成绩在班上列前五名,他还叫案主努力考个中专或职业高中。案主下决心要好好读书了。
(8)第十四次长谈(4月26日),案主上个月发育了,半年来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显,情绪变化不定,辅导者请女校医教她一些卫生知识。她又喜欢上姑姑“美食城”的小厨师,并连续去了三次,辅导者建议她不要常去,替她分析原因,指出利害关系,一个星期后,案主说不想那个人了。
(9)第十六次长谈(6月16日):
1、期中考试案主进步较大,总分增加了112分,只有一门几何不及格。她所在的班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她受到班主任的表扬,案主名字出现在“显著进步生”栏里,她信心百倍地说,期末还要上去五十分。
2、关于自己小时候我聪明,讨人喜欢,现在不知为什么变成这样,全不喜欢我。我不爱读书,就爱玩,管不住自己。
3、关于在校表现我怕背书做作业,进了中学老被老师骂,同学也不大理我。今年因考试作弊受“警告处分”,我不想读书,可以到我姑姑开办的“美食城”去工作。
4、心理测试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P: 75; E:40; N: 70; L:40 倾向外向,不稳定。
四、分析与诊断
(一)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案主童年失去父母的爱抚,导致情绪的“孤独忧郁”,喜怒无常。案主比一般少年更需要师爱和同伴的友谊,以补偿正常的亲情.案主父母之爱欠缺,也没学会爱的给予,而变得对人冷漠。母亲的错误观念:“对人要凶点,不然会被人欺侮”更影响了她,案主与同学交往不肯吃一点亏,常与同学吵架,看起来案主是“常胜将军”,实际上案主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加上她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在同学间显得更加孤立。
案主回家后没人可以说话,(奶奶时常到姑姑家帮忙)十分寂寞,内心痛苦使她沉湎于电视,暂时忘掉眼前的烦恼,看电视时间越多,影响了学习,烦恼越多,所以一到学校,案主就拉住同学说话,周围人不胜其烦,没人理解案主表现自我,倾诉欢乐烦恼的心理需要。初一下半年,课程难度增加,案主情感意志脆弱,成绩直线下降,看不到成绩与希望,丧失了上学的兴趣。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低一级的需要不能满足,就难以提升到高一级需要,爱与尊重的需要没能满足,所以案主成就需要弱化,只能以讲究容貌打扮来引人注意。
(二)案主步入的几个误区
1、不合理信念的产生案主由父母不接纳自己,产生了“人都自私”的错误观念,她认为自己不欠谁的情,也不用对谁负责。因而缺乏一种上进心,也就是没有人生动力。
2、以游戏的态度对待学习,没有责任感父亲游手好闲,母亲想到她才打电话,受父母亲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影响,案主贪玩、任性,不胜学习之劳,又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无人过问学习情况,出现学习障碍。
3、自我意识存在困扰,妄自菲薄得不到父母之爱,又不讨老师同学的喜欢,因而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形成自卑心理。
4、用文饰作用自我防卫受到挫折、批评后,案主不能从积极方面寻找对策,而是埋怨老师和同学,同时又表现出对成绩、对批评满不在乎,消极的态度招来更严厉的批评,案主更加麻木不仁,造成恶性循环。这与老师的教育方法欠妥有关。
5、过早地向同龄异性寻求支持与慰藉。特殊的经历和情感,加上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使案主极易向校外寻求支持与慰藉,对同龄异性易动感情,因此,发生情感波动的幅度、强度比一般同龄人更大,心理矛盾更为激烈。
(三)诊断
案主童年亲情的缺失对她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产生人际危机,家庭教育失控导致案主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学校环境里的批评过多导致她厌学严重。提示:有逃避学校学习生活,加入社会不良青少年团体的倾向。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整体策略根据案主道德、情绪、行为均存在编差的情况,须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下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而环境的协调对本个案的辖寻成败尤为重要,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其中争取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
2、与家长、班主任的沟通与协调
(1)与案主母亲:面谈1次,主要希望她多关心案主的学习,多问问在校情况,并注意对案主态度温和些。
(2) 与案主奶奶:面谈两次,通话两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了解情况;
第二,指导家教对策(限制她看电视时间,督促她做作业,减弱案主的依赖性
第三,要求她做家务,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
(3)与案主班主任:辅导者与班主任随时交流,交换意见,当然案主不愿让班主任了解的事要保密。班主任常告诚案主,案主有抵触情绪时,辅导者从中协调。班主任常表扬案主的进步之处,数学老师也耐心辅导,批评和鼓励相结合,大家配合较好。
五、结果与思考
经过半年多的咨询辅导,案主各方面表现都有好转。
第一,成绩比原来提高,总分增加了112分,以前常考三四十分的几何,最近期末考试也已经及格。案主学习信心增强了,打消了不上学的念头;
第二,案主和同学能比较友好地相处,有了可以讲知心话的朋友,不想到校外结交不良青年;
第三,案主在家中能做些家务,奶奶说她懂事多了,奶奶也从仅关心案主的生活到更关心,案主的学习、思想。案主自身因生理变化剧烈带来的情感波动较大,平时成绩不够稳定。辅导者与案主仍然接触,但辅导者已不以她为重点咨询对象,案主有困扰会主动来求询。本个案总的说来辅导干预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这要特别感谢班主任和案主奶奶的配合、支持。
从本个案案本身来说,辅导者在争取家庭支持上力度不够,开始辅导时辅导者流于一股的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另外案主奶奶管理时紧时松.所以,本个案尚未结束。本个案再次提示:转化后进生,要把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与异性交往时,要引导得法。使少女那种微妙的感情成为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而不是一味禁止交往。转化后进生还在于优化他们所处的小环境,各种老师需形成合力。
精彩推荐 权威调查:5%毕业生想过自杀 强档测试:你最迷恋哪种女人? 心理学家为你解析十大梦中“鬼” 最实用:从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潜意识 揭谎!娱乐圈大牌明星都是说谎精 职场攻略:怎样从小动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错?男人下半身压力源于女人 暴强!如今的大学生为减压去裸奔下一篇:爱买运动鞋,可能有领导潜质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杀有前兆 细心能救命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