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今年20岁的小伍是北京某高校日文系二年级学生,小伍很喜欢在高中校友录上贴自己的手机自拍照片:在公交车上的自己、在家里的自己、在学校的自己……每次他的形像都给同学们以极大震撼。从同学的评论就可以看出来:“My God……”
“拜托你这是去哪啊?!没人样儿了诶!”
“你就自恋吧啊——”
最近贴的自拍照片上,小伍一头挑染的黄头发,哈韩风格。
当记者问他为何喜欢自拍时,小伍说:“我的大学生活很压抑。同学中许多人都是表面低调,而内心张扬,很希望别人了解自己。”
记者注意到了他对同学留言的回复:
“干什么吗??人家就是很飒(英姿飒爽之意)呀!”
“就是觉得这样才是我,咯吼吼!”
当记者问道:“你自恋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挺自恋的,十分自恋,特别自恋。”他还说:“每个人都有自恋情结,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我可能更注重外在吧。我喜欢让别人看我。”小伍只是如今具有自恋特征的很多年轻人中的一个,他们已经集体浮出水面,正像超级女生海选时众多陶醉于自己的跑调歌声中的女孩,他们正用旁若无人的自恋冲击大众的眼球。这些被称作“自恋一代”的人,借助手机和数码相机、博客、MP3以及更广阔的平台网络,演绎出一种独特的“自恋文化”。
手机里的那喀索斯
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那喀索斯因深深被自己倒映在水中的美貌所打动,竟投入水中,最后淹死,变成了一朵水仙花,从此,那喀索斯便成了自恋的代名词。
然而今天,我们无须再对着水面顾影自怜。手机强大的自拍功能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观看到自己的状态,并可以将其定格、保存,想像自己的形象在别人脑海中的印象。1824年发明摄影术的法国人约瑟夫·尼普斯一定不敢料想,今天我们拍张照片只需要用一个不到巴掌大的叫做手机的东西就能完成,而拍照还仅仅作为一种附属功能出现。商家正在将配有支持自拍的小三脚架的手机作为新卖点。手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自拍提供了技术支持,而自拍与网络相结合带给大家一片全新的世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自拍狂人”,即便相貌平平、无人喝彩,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拍得不亦乐乎。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自拍已经成为网络热门词;“有媒体进行了一项网上自拍调查显示:每隔3秒,就有一个上网者试图通过网络找到自拍图像;近50万个网站宣称自己的内容与自拍有关”。在知名网络社区——“天涯社区”的“天涯相册”专区,“疯狂自拍”栏目被放在最显着的位置,照片的数量远远高于“亲亲宝贝”和“美女写真”等其它栏目。小伍说,喜欢自拍并在网上贴照片的动力,是源自内心的孤独和强烈的表现欲望,自恋是个体在压抑沉闷的环境中建立自尊自信的一种方式。
在网络世界中“博”起
沈学挺,20岁,是上海某高校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从今年6月起在MSN上拥有了自己的BLOG。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时,他说:“我觉得有时候记下一些自己的想法挺有意思的,还可以让别人更了解自己,自己以后看看也挺有趣 。”他自己有时会贴照片上去。“你觉得这是自恋的表现吗?”记者问道,“呵呵,这是自恋的表现。我承认我有点自恋。写BLOG的人可能都会比较自恋。”记者登陆了沈学挺的BLOG,上面有他的个人简介,包括年龄、就读学校还有喜爱的音乐和自己的照片、日志。日志里用的都是十分个人化的、感性的语言,诸如:“一天在寝室里静坐,过着猪一般享受的生活,动也不动,看看书,上上网,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确实是再舒服不过了,简单而又不失情调……”沈学挺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的博客就是给自己看的。”美国硅谷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圣何塞水星报》的着名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说过: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博客中国”发起人、IT评论家方兴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博客的首要功能在于自我展示。在博客出现之前,人只意味着一个IP地址。就好像一句话说的,没有人知道你不是一只狗。而博客起码改变了这一切,人们可以利用博客让大家更了解自己。”目前有数个网站都可以申请注册个人的BLOG。同那些写手博客、传媒人博客、作家博客不同,很多20来岁的年轻博客,因为没有出色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只能发布一些个人生活的描述和感想或者贴贴照片,虽然点击寥寥,但他们自得其乐,玩得兴致盎然。
MP3和iPod——我要我的音乐
在公共汽车上、地铁里、大街上、商场中,你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目光迷离,旁若无人地塞着耳塞陶醉于自己的世界,或自得其乐断断续续地哼出不连贯的小曲,别人对于他们仿佛只是音乐背景的陪衬。现如今,像这样塞着耳机用音乐将自己同外界隔开的年轻人越来越常见。MP3的广告也极力迎合MP3爱好者的心理诉求,比如一些MP3播放器的广告——“超级自恋狂,另类MP3让人充满幻想”“这个季节心在自己的天空”。这些广告词,以自恋为卖点,为年轻消费者勾画出一个只有自己和音乐存在的空间。然而MP3体现的自恋在消费文化中体则现得更加明显。商业文化与自恋的关系最为明显地体现在了MP3、MD、iPod等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时尚物件上,追求时尚的消费者在这些商品中寻找到了自我认同,商人正是利用了每个人心中潜在的自恋为自我认同构造了坚固堡垒。
链接:费多一代和Y一代
“当我偶然打开电视,闯进来一个新人类的头部冲到镜头跟前凸变晃动,扮鬼脸怪叫:‘我真的——喜欢——喜欢——我的脸!’”“费多比新新人类携带了更深的、自恋的、洁癖症候群”——以上是台湾着名女作家朱天文在《荒人手记》中,对台湾费多一代的描述。费多是指FIDO DIDO——百事可乐旗下的七喜推出的卡通人。书中写道:“费多只是费多,费多不惹谁,费多不评断,费多就是年轻,费多不老,费多就是天真,费多有力量,费多来自过去,费多是未来。”Y一代:是指美国出生于1981~1995年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强调自我主张,同时也追随物欲,注重品牌,自恋。在美国Y一代有5700万之众。也被称为千禧一代。又因为他们大多是婴儿潮一代的子女,所以又被称为“ECHO BOOMERS”。
(邓碧琴)
下一篇:女人的15个“行为秘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妇女喷太多香水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