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保健

心理保健

真正了解心理的增减效应和超限效应

分类: 心理保健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0-04

阅读 :336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都知道一个规律: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的确,这个道理是被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同时在我们的心理中也有体现。在心理专家的研究过程中,反现了两种心理效应与量有关,即“增减效应”和“超限效应”。了解这了两种效应,将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心理,把握自己的心理活动。
    心理规律一: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增减效应”和“超速效应”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规律,反映了人们在量的变化下人们的心理反应。真正的理解这两种心理效应,把握这两种心理规律,将使我们更好的保持自己身心健康。健康的身心是我们享受生活的前提,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身体,我们才能快乐的享受生活的美好!

下一篇:家庭式心理交流活动备受现代白领青睐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强颜欢笑有害身心健康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