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首先,门诊的就诊者应该是主动就医者。 也就是说,治疗的就诊者是有主动意愿来寻求帮助的。只有这样才能与治疗师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少在治疗和咨询中的初级阻抗。这一点也是咨询与治疗设置中相当重要的一点。而现实环境中,有良好自知力、能够主动就诊于门诊的障碍患者虽然逐渐增加,但也有不少被动就诊者,即家人或朋友认为有问题。他们往往根据障碍患者的行为或某种与环境的不协调来判断是否有问题。应该说他们的判断一般是准确可靠的,但建立在这样的就诊动机基础上,易引起障碍患者的抵触和逆反,阻抗可伴随整个治疗和咨询过程,治疗很难深入和维持,疗效难保证。
其次,就诊者应知晓看门诊需要提前预约和收费。严格的门诊前设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安全感、治疗契约关系等。障碍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的消失往往是问题改善的临床标志之一。若来访者不愿意履行门诊前的预约和缴纳治疗与咨询费用等,表明患者对门诊的就诊行为缺乏信心,阻抗明显。
第三,就诊者应明确问题的缓解是从门诊开始,但并不是治疗的全部。也就是说患者的问题不可能在治疗室全部解决。治疗的环境是患者所生活的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才是问题得到改善的根本所在。而在门诊中,有相当多的患者认为可以将自己的问题讲给治疗师听,而后治疗师会把自己的问题改善了。这种心态不利于治疗的维持。
第四,障碍的缓解过程中,需要多次就诊,并不是一次门诊就能解决持续很久的问题。澄清这一点,是为了缓解患者急于求成的。障碍患者中有相当多的人是怀着急切的心态来就诊的,他们往往急于解决自己的痛苦,时间观念强烈,有的人第一次就诊就向治疗师直接询问这样一些问题:一次门诊能看好么?多少次能看好啊?这种急迫心态不利于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容易停留在内省和内心体验过程,缺乏行为上的检验和协调性锻炼,这将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下一篇:如何解决年关焦虑症?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情弱者可能只是因为逆反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