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

中国式“心理疾病”:看病不如吃药

分类: 心灵鸡汤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6-22

阅读 :429

  导语:“你这是心理病,得去医院看看”,大多数中国人听了这话,都会淡漠地撇撇嘴,就算是心里明镜,但是对于这种躯体生理疾病之外的“心病”,摊在光天化日之下更让人“情何以堪”。

  鲁迅先生曾说过:“只要胃口好,什么东西都能吃。”但似乎在物质极大程度丰富的同时,我们的胃口似乎不是那么好了。心理学在中国更多的是被边缘化,尤其是当心理学用于临床治疗时,心理学似乎就是一个招牌,一个幌子。

  就中国目前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科来说,首推的治疗方案均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具体的心理咨询则作为辅助,聊聊几句问诊多是例行公事的询问吃过药后的反应。

  80%中国人自杀是因为心理疾病

  我们依赖他人、不敢独立。一件不再控制范围内的小事,都会让我们焦虑不安。不信任别人,却又常常抱怨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我们对个体的社交能力要求过高,反而对舆论的压力充满恐惧。我们低自尊、失眠、头痛、不敢出门,我们怕……因为我们患了病。

  大学时一个友人,穿鞋子一定要把两个鞋带反复相互比对,长短宽窄一样才能安心,只要错乱一点就无法忍受。她笑称这是“平衡美”,在今天看来,在医学上就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

  这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小事,但是它一旦上升到严重的精神层面,随时可能变成一颗极度危险的“定时炸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每年约有2807万人自杀身亡,这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同时更有高于这个数字10倍的人自杀未遂,而导致人们自杀的因素有80%的是因为心理疾病。

  心病需要“心药医”

  治疗心理疾病的药,各大医院、门诊均有销售。千年前,扁鹊见蔡桓公就曾云:讳疾忌医。时至今日,我们还在说,有病了就得去看,饮鸩止渴的药也得吃。

  每日,到心理科看病的人多是来取药,行色匆匆。心理咨询师里病人看病时间平均在10分钟左右。延时的,多为第一次来看诊,讲些自己发病的表现和家庭情况;少时的,只为“取药”。

  “这是富贵病,谁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啊?几十元每小时的咨询费用,我们担当不起,所以还不如吃吃药,自我调解下得了!”一位多次徘徊于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科的黄先生感叹道。

  惦着手里的一摞药,没等服用黄先生就觉得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心病,已经好了大半。如果说“药到病除”到还好,就怕是那种“无药可医”的病。尽管看着其他病人开出的药方与他手中药并无两样,略感怀疑后黄先生还是决定放下怀疑的心,既然看病就得信任医生。“反正都是心理病,症状可能不同,这药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除了少数来看病的,更多的人是前来挂号开一些处方药物,或许这里更多的只是一个药房,而不是一个心理门诊。

  相对于取药方处这边火爆的场面,心理诊室则显得冷静了许多,三两个人冷漠地坐在外面,有的不时地看看手表。里面的人出来,迅速有人迎上去,“等这么久,该我了吧。”

  “因为我们的病人太多,大家都等不起,赶时间!”一位综合性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无奈地说,而恰恰去医院看心理障碍的人,又是最多的那部分患者群体。

  “看病不如吃药”在心理诊室达成了共识,你情我愿的关系,反倒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心理疾病”。

(龚艳丽 练丽特)

下一篇:学会接纳自己 莫让强大变孤独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学家教你如何幽默式生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