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每年11月份的最后的一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美国人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虽说这感恩节是个舶来品,是西方的节日,但是感恩的心是没有国界的。而且,“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好的一门功课。
“感恩节”——你知道是今天吗?
感恩节前夕,笔者就“感恩节”这个话题专门采访了省城的一些中小学生。
采访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学生不知道“感恩节”这个节日,但都表示会给父母准备礼物。西园新村小学六班学生王宇说:“我不知道哎,不过到时候我会用零花钱给妈妈准备礼物的。”他的同班同学郑世伟说:“我会给妈妈做菜。我会烧西红柿炒鸡蛋,还有土豆丝。”还有一个二年级小同学回答说:“感恩节?是哪个班的啊?”
虽然,多数的小学生还不知道感恩节和这个节日的来历,不过有些孩子很懂事,“我平时在家会扫地,洗碗。我觉得爸爸妈妈好辛苦,都在外边工作到好晚。”“我奶奶平时都抢着帮我背书包,怕我辛苦。可我每次都不让她背。”江淮小学的一个男生还说,“我要跟我妈妈说,谢谢你天天照顾我。”
不同于小学生的是在采访的中学生中,大多数都知道感恩节。有同学说,“在电视看到的”,也有同学说,“在街上看到商家宣传知道的”。可至于感恩节的来历,还是没有学生能回答上来。同样,这些中学生也表示,会给爸爸妈妈买感恩节的小礼物或是做些家务。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商家的促销宣传,“感恩节”也成了中国人每年必过的一个节日,但是对于这个节日的了解,多数人仅仅局限在给父母送点小礼物,至于感恩节是从哪传来的,还有感恩节的特殊意义,没有多少人去特意了解,更不用说孩子了。
“感恩”——谁帮谁在洗衣?
我们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感恩之心淡薄。那么我们身边的孩子做得怎么样呢?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
一个六年级孩子的母亲不时地摇头:“我和他爸爸把什么好的都给孩子了,从不让孩子干家务,要什么都尽量买,可有一次我生病了,中午没做饭,孩子回来没饭吃就对我大吼‘你不做饭那我吃什么啊’,现在孩子都怎么啦,真感到寒心。”
一个高一孩子的父亲说:“哪还指望孩子们帮我们干什么啊,少找我们要点东西就好了。”还有一个母亲说:“女儿都大二了,就在合肥上大学,可她从来不洗衣服,都是周末回家带回来让我洗,这幸亏是在合肥上学,要在外地怎么办?”
采访回来的时候,正值小学放学高峰,记者看到不少孩子一出校门,书包便往等待已久的爷爷奶奶手中一扔,任凭老人在后边追随而不顾。在公交车上,笔者看到几位老人家,自己的身体不硬朗,可还是一手挎着孩子大大的书包,一手牵着孙子的手。
感恩缺失——谁人之过?
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浓厚感恩文化,可是为何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感恩之心却在逐渐远离孩子呢?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博士李敏告诉笔者,“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家庭层面而言,现在的孩子大多属于独生子女,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对父母给予的一切都习以为常。孩子们获得的爱太多、太容易,自然不懂得珍惜,进而忽略了应该感恩父母。
从学校教育来看,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评价学生的优劣更多是看学习成绩,德育因而显得微不足道。这具体表现为“小学,考分”、“大学,考证”,这使得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不良影响,这也是感恩心理缺失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现行的时尚文化是一种功利、实用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实用”、“功利”通常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对传统的类似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社会大环境对感恩的自然遗忘,最终感恩教育明显缺失和滞后。
“感恩”——每天的必修课
目前,“感恩教育”的缺失,逐渐引起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学校开始从细节入手,用一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唤起学生的感恩情结。笔者从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我市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给父母写一封信、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博士李敏表示“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应该从教育孩子孝顺开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德育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韧老师指出,针对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没有感恩的心,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顾及别人感受的情况,感恩教育应该从幼儿园抓起。学校可以做一些小而精的活动。学校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他们学会对社会存着感恩的心,而学会感恩父母是最基本的。
“其实,学校举办的活动也只是增加孩子的这个感恩意识”。杨韧老师说,“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最主要还是平时的教育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力。家长平时要给孩子一些吃苦的锻炼。现在的小孩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从小就有人打理,他们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以后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承受不住。现在的社会和家长、学校一味地重视学业教育而忽视了德行教育,所以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德行,给孩子做个榜样。”
家长要使感恩教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分。生活犹如一本书,你从字里行间中细细品味,会慢慢地感动。学生可以通过角色转换,体会一下父母每天的唠叨、朋友的一声鼓励、旁人一丝善意的微笑,甚至大自然的清风明月都是对自己的馈赠。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回报,这回报可以是物质的回报,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回报。可以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是父母生病时轻声的问候,表示对长辈的孝心,可以是对师长、对同学朋友的关心,可以是对大自然尽心的爱护,可以是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注……
(梁子豪)
下一篇:解读男人情结:为何迷恋乳房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光线昏暗处易产生亲近感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