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灵探秘

心灵探秘

虚荣心 死要面子却活受罪

分类: 心灵探秘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8-29

阅读 :382

  “要面子”,从一个角度看也是人类的优点,懂得廉耻、不甘落后、要强上进也很重要,但如果“死要面子”就必然导致“活受罪”。还得学会中庸之道对其客观对待,把握分寸和程度。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要面子的民族,在上中学时课文里就讲述这么一段故事: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还有一个古代“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故事更是令人深思:项羽征战到了乌江边,陷入刘邦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据说项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当项羽来到乌江边时,有一条船在那里等他。驾船的乌江亭长大约是一位崇拜项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里,一心要救项羽过江。他对项羽说,现在整个乌江之上,只有臣这一只小船,请大王立即上船,汉军无论如何追不过江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数十万人,完全可以在那里再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谢绝了亭长的好意,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他当然也不会放下手中的武器。从他拿起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放下它。他认为自己溃不成军,落荒而逃,惨败而归,即使侥幸逃生也让江东父老瞧不起,最终自刎而死。

  看来,我们的一些古代人很要面子,却忽略了所付出的惨重代价。一点面子不要就是不知廉耻,但“死要面子”就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有一个度的把握在里面。

  在现代社会,“死要面子”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一个人遇到一个朋友来借钱,自己没有财力,为了不让朋友瞧不起,从邻居那里借来钱给了那位朋友。这个人觉得拒绝别人的要求,就是无能的表现,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宁可让自己受罪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让人觉得很了不起,虚荣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又如,一些普遍现象,刚刚发财的个体户,首先考虑的不是扩大再生产而是购买一辆奔驰或宝马之类的好车,威风八面,担心谈判时别人瞧不起。还比如,我们宴请宾客的饭桌上,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丰盛之至,剩下的越多就越有面子,吃的一干二净就是没有面子,铺张浪费之极。

  这种好虚荣、顾面子的行为,就其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预期性的心理焦虑使然。人是有期望的动物,当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或与他人相比感到难堪、逊色时,为了取得高于他人或不低于他人的荣誉,就以预期性的目标来掩饰自己,结果适得其反。这种好虚荣、要面子的心理焦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要调整这种心理状态,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要对自己提出超出自己实际的期望值。

  好虚荣、要面子是攀比心理的伴生物,总是怀着一种不比别人差或超过别人的心理,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其实,这种不务实际的心理焦虑,等于为自己设置障碍。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短,追慕他人所长,常常力所不及。如果能够摒弃这种以虚假的幻象来掩盖自己的攀比心理,就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感觉到别人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不再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苦恼。只有具备这种心态,才能自得其乐,摆脱心理焦虑的苦恼。

  好虚荣、要面子也是一种文化的劣根性的表现,从以上古今实例看,有我们历史文化中不良成分的积淀物,从一个角度可能反映一种志气、气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打胖了脸充胖子”,被贻笑大方。

  好虚荣、要面子更是一种不自信和不良情商的反映。过高地估价自己而错误地决策自己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不自信的行为,是愚蠢的所为,是一种鲁莽的行为,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使然,项羽刚愎自用和顾面子的失败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国人不应该继续活受罪,所以再不必“死要面子”。而今天,中国综合国力大增,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也就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也大可不必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张华仙)

下一篇:逃离大城市生活会更好?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探秘:负面心理和人格偏差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