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根据美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赖特学院的一项调查,91%的美国人患有软瘾,其中拖延、过度看电视在调查中名列榜首。而网络相关的各种强迫性动作如频繁地查看邮件、登陆微博、推特,虽看似微不足道,并且是否构成心理疾患尚存争议,但是世界各地相继成立了治疗网络成瘾的机构或中心。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声称1/8的美国人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问题,其心理症状表现为戒断不能、渴望更多的上网时间,忽略家人朋友、不上网时情绪低落、敏感易怒,生理上则表现出眼睛疲劳、睡眠不足以及腕管综合症。
成瘾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消极的负性训练过程,一个人的身心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啡肽作祟,令人沉浸在快感中不得自拔。过度工作、贪食、白日梦、频繁查邮件等等任何一种行为,若过度执行或出于错误动机而为之,都可能成为软瘾。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个人爱好或休闲方式,很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认同“软瘾”的存在。一些研究享乐的科学家认为,在压力或负面情绪下人们选择购物或者虚度光阴可以释放紧张情绪,进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效率,这种趋利避害的选择是人的本能行为。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人会自然地希望回避,虽然明知看电视、咬指甲不好,但总能体验到一些快感,暂时转移了压力并缓解情绪。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转移压力的方式,有些人在休息、放松之后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去面对事实,解决问题;有些人可能意志差一些,缺乏较强的自制力,也或者面临的压力太大而长久地沉溺于某些行为中不能自拔。
用“软瘾”来称呼这些生活中可能很常见的习惯似乎没有多么严重的危害,但是我们一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与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渐行渐远。如果你在这些活动中感到愉快、有活力,那么你可能是在学习成长,或是在清除不良的情绪、调整自我,这是爱好或激情的体现。一旦这些活动或某种行为给你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头昏脑胀也无法控制自己停下来,你可能需要深入的洞察自己内心的诉求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在亲密关系或同事关系中缺乏控制感,她们通过购物不仅缓解或者宣泄不良情绪,而且在购物过程中她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这能让她们感受到极大的控制感,暂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为从中获得了舒服、愉快的体验,这种行为就很容易再次出现,并“上瘾”成为她们处理困境的手段。这里还要和Otaku们的全套收集癖有所区分。
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价值
现代教育中很容易忽略人性的社会属性需求,比如吃、穿、住可以得到父母的百分百保证,但孩子们的游戏、交友等多元化价值实现方式却得不到满足,所以孩子普遍没有幸福感、快乐感和成就感。也就是说,如果学习成绩不好的话,就基本上被“枪毙了”。而人是一定要为自己的生存找到价值感、生存感的,所以就会到网络世界去寻找生存的价值。
网络成瘾的孩子有很多共性。第一,父爱缺失。并非没有父亲,而是孩子的几个关键时期父亲不在身边,如二三岁,婴幼儿延迟性满足的形成阶段父亲不在身边,或者青春期阶段父亲不在身边,或者父亲没能扮演好男人应尽的角色等。父亲的角色更像一个警察,代表着坚忍、克制、理性,对孩子有更强大的监督、威严影响力;如果家庭缺少这样一个角色,孩子就会缺少严格的束缚感,无法获取这些特质,他们面对诱惑的时候,就会难以控制自己。因此,研究发现,军人子弟、外交人员或父亲长期驻外的家庭中,网瘾孩子较多。第二,母亲的情绪和控制不当也容易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父亲不在家时,母亲过度的情绪和依赖,使得孩子没有选择感,因此进入网络世界寻找控制感,得到瞬间的满足。第三,现在的孩子除了电子设备外,普遍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游戏,只得在网络中寻找。另外,城市化进程中,孩子们缺少同伴,以及学校课业压力等,也是孩子形成网瘾的直接原因。
在关系的牢笼中迷失自我
对别人着迷是为了控制被遗弃的恐惧,就像婴儿一样。存在处境的本质是孤独和不安的。缺乏安全感的小孩会对父母着迷,试图虏获父母的注意,以避免自己被抛弃,于是形成在关系中试图虏获别人的固定模式,在日后与他人建立关系时,自然而然就有想要虏获伴侣的渴望。这种着迷会产生急切的行为,比如每天打许多电话给伴侣,或是盯梢、监视对方的活动。着迷的目标是虏获物化的他人,并没有接纳自我或他人,所以不是真正的爱。着迷是一个牢笼,着迷者无法自由思考或行动,也失去创造力,无法发展关系,因为所有活动的目标都是控制他人,这只是爱的假象。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把这种关系当成爱,因为双方非常专注于对方,但这不是真正的关怀,因为没有对他人的认可。在这种牢笼中,着迷者因为失去钥匙而陷入困境。
(龚艳丽 谢莎莎)
下一篇:10道判断题测你的睡商指数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多运动可改善心理精神状态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