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3年动手术7次,整了还想再整,永远不满意自己的容貌,有些女性朋友对借助现代医疗整容技术频繁对自己的容颜“一整再整”,甚至达到上瘾程度。请关注——
美国55岁的辛迪在30年里动了52次刀,然而辛迪现象不是美国特有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北京也有不少人是“整容狂人”,甚至有人每个月都要进一次整形医院。心理医生崔雨欣分析指出,爱美之心本是常事,但整容过度频繁甚至导致心理不安,可能是精神疾病。
美女易整容上瘾
在调查中发现,提起整容,美女的积极性更高,不少抱怨自己脸太胖、眼睛太小、皮肤太黑的人都是常人眼中的大美女。从年龄上看,成瘾人群主要集中在18—28岁和38—48岁的女性,尤其是80后、90后的女性,平日生活里的美女,她们的容貌从小就被高度关注,因此她们自己也会十分在意。这些美女希望在一群同样拥有美貌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又害怕已经拥有的美貌会失去,所以她们时刻关注着自己容貌的变化,稍有不满就去整容。
“38—48岁年龄段的‘资深美女’们,也是整容的积极拥趸者。”崔雨欣透露说,因为时光的流失,她们已经不再年轻,可是曾经的美丽与如今的皱纹、斑痕形成鲜明的对比,又让她们“忍无可忍”。为了找回曾经的青春美丽,她们一次次走进了整容手术室。
上瘾的N个理由
崔雨欣分析,整容上瘾并不是真正的上瘾,导致的原因有很多,从心理上说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
主动型往往第一次在做整容手术时期望值比较低,因此对于结果通常比较满意,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自己照镜子,看哪儿不满意,就一次次去整容,心理上会感到十分“过瘾”,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希望通过多次整容来使自己变得更加漂亮。
“这个过程就像游戏玩家的‘练级’,当他们从最初的割双眼皮的小手术中得到不错的效果,接着就想再做点别的,比如垫高鼻子、修改下巴等等。此类想法在选择整容的人里并不罕见,这类人大多比较年轻,从心理角度看,他们对整容的认知是以小的改变,获取大的利益。”
被动型正好相反,往往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别人说应该怎么好看,自己就一次次去整容或者由于第一次整容效果不佳,不成功或者失败了,于是寄希望于通过不断地手术去反复修补。
此外,朋友怂恿、广告宣传、留住美丽、工作需要以及借此成名都是整容上瘾的原由,另外还有部分人是源自自卑、失恋、生活压力等。
警惕患上“整容癖”
崔雨欣认为,“整容上瘾”者,主要源于偏执的心态:一是不认同自我。受术者讨厌原来的自我,不愿意看到她,甚至想丢掉她。把曾经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归咎为自我容貌,简单地说,就是不认同自我身份,对于自己的出生、成长,还有自我的存在,都不接纳,但是那种不接纳的感觉又不足以结束生命作为一种方式,于是受术者选择去尝试改变。
二是“心瘾”。受术者在手术结束后,效果满意,得到赞赏,之前积累的紧张等心理能量就会得到释放,从而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如果一个人整容后产生的愉快感、满意感,远大于手术带来的痛苦感,以及对整容失败的恐惧时,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强化了整容的行为,于是一整再整。
三是不切实际。对整形美容手术过度要求完美,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类受术者其实是患有“幻丑症”的心理疾病,总认为自己长相丑陋,不断整形,不断追求完美,始终不满意整容结果。总试图通过整容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对鼻子做了七八次整容术的杨小姐告诉记者,每次折腾鼻子的时候,她也知道并非整形医生做得不够好,而且手术后她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这种愉悦感没几天就消失了,她又开始对鼻子不满意。这其实是典型的不能接受自己的表现,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调整心态接纳自己
崔雨欣指出,整容癖其实与购物癖等相似,都属于强迫症范畴,都存在强迫行为。面对这种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会造成更加偏执、焦虑,引发精神疾病等不良后果。
减缓“整容癖”所带来的困扰,专家建议:首先,轻度患者可采取自我放松,比如做深呼吸练习,多参加集体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其次,重度患者可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比如支持疗法。以小组治疗形式,有相同困扰的人聚在一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找出导致症状的原因,彼此支持,互相启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各自的问题。
崔雨欣强调,爱美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天性。但人美是多层次的,它不单是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的绝对美丽,而是一种立体、协调的感受。因此,求美者在进行整容美容之前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下一篇:女性化妆成瘾怎么回事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吸毒成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