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

孩子暴力倾向如何消除

分类: 亲子关系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8-07

阅读 :382

  

 

  我5岁的儿子果果,前些天他和家里的小狗玩,狠命地揪小狗的耳朵。小狗性格温顺,惨叫一声跑开了,却见这小家伙直乐。我说了儿子两句,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过了几天,这一幕又重演了,儿子边打小狗边说:“打你!打你!”如果发现小孩子欺负小动物或小朋友,父母应该怎么办呢?经常看暴力电影的儿童会比较更有暴力倾向吗?孩子的暴力倾向如何消除?

  读者:陈亮

  朱然科医生介绍,孩子欺负小动物、小朋友,或甚至打家人这些暴力行为都统称为攻击性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三种。身体攻击,1岁以内的小朋友就会有身体攻击的表现;语言攻击,例如骂人;关系攻击,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例如女孩子在学校联合起来孤立某小孩。

  判断标准:是否成行为模式

  “不是所有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不好的。”朱然科强调,就跟火一样,不要急于给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定性好或坏。孩子通过攻击行为发现你、我的区别,在攻击中了解疼痛,了解伤害和被伤害,所以父母不要一发现孩子有攻击行为就觉得不好。

  事实上,如果孩子的暴力和攻击只是偶发事件,父母选择忽略,睁只眼闭只眼是更有效的方法。孩子一暴力,父母就介入干预或说教反而会在孩子的心理上强化这一行为,越提越容易再犯。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有惯性,成为一种行为模式时,父母才应该干预。

  这时,特别是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和老人要统一教育理念,如果某一家庭成员特别纵容孩子就会成为“短板”,孩子受到教育或惩罚后会投奔这个最纵容他的“软柿子”让之前的教育功亏一篑。

原因:安全依恋未满足

  通常攻击成为行为模式的孩子,是由于内心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父母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依恋。“父母爱孩子不等于就有好的依恋关系。”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形成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容易冲动,情绪稳定性差、易怒,容易发展出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小孩子从来没问题,从来都是家长有问题。”朱然科认为,家长不妨多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时求助专业医生。

  经常看暴力游戏和电影也可能让儿童有暴力倾向。在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将一群儿童分为两组。一组经常给他们看有暴力成分的电影,另一组则看普通的电影。如此维持了半年之久,结果发现,经常看暴力电影的儿童,明显有暴力倾向。后来,心理学家又花了差不多半年来消除暴力电影对儿童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经常看暴力影片,儿童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中的内容,而通过积极的影响,暴力倾向可以消除。

 纠正方法:社交忽略

  怎么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呢?可以用二选一的方法,并配合社交忽略性的惩罚。朱然科介绍,父母要先跟孩子讲清楚,自己喜欢怎样的孩子,引导孩子往父母喜欢的方向努力。如果孩子还有攻击行为,就给他二选一的选择。例如3岁的浩浩总是骑单车撞姐姐,父母告诉浩浩,要么跟姐姐好好玩,再撞姐姐就去罚站。如果浩浩做到了跟姐姐和平共处就要表扬他,如果没做到就应罚站。惩罚的目的是社交忽略孩子,让他与其他人隔离,认识自己的错误。

下一篇: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美教育比较之四——梦想和兴趣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