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

初二学生能不能写论文

分类: 亲子关系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9-16

阅读 :352

    某中学初二的政治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论文题《论人治与法治》,许多学生看到题目后一脸茫然。对此,有论者认为,教育应该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把如此“高层次的题目”拿给“中低层次的学生”去做,无疑是拔苗助长,是老师不负责任的体现(《文汇报》2002年12月2日报道)。

  按照这位论者的观点,“这么大的题目,别说是大学生,就是专家学者,论起来也够费力气的了。”言外之意,难道这样的“大题目”,只能是专家学者的“专利”?

  我想起了英美国家,在他们的教育中,别说初中,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在大量地做诸如“论绝对权力导致腐败”、“谈谈某某战争”、“谈谈某某事件的历史地位”此类“大题目”了。老师通常不给予任何“标准答案”,只是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去查找资料、如何使用参考书,评卷也不会用“标准答案”来“统一思想”。

  让十几岁的孩子来做此类题目,目的当然不是要他们“研究”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结论,而是要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学习的能力,体验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寻找答案的乐趣。

  我们的教育长期存在着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满足于告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答案,却不注重寻求答案的过程,结果是许多孩子的思路不是越来越开阔,而是越来越封闭;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越来越强,而是越来越弱;学生的独创性也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低。这种以单向灌输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只懂得重复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识上缺乏创新,人格上缺乏独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也正是在这样的简单灌输中,学习变成了一项枯燥无味的苦役,而不是一件充满探求与发现乐趣的知识与思想的旅行。

  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老师和家长只需告诉他们必要的方法。特别是在语文和政治教学上,完全可以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思考空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不认为“论人治与法治”这样的“大题目”只能是专家学者的“专利”。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个不断求知、永远探索的过程,很多时候它不要求惟一正确,但只求独立思考。独立思考的种子埋下了,公民意识、自立、创新等方面的种子也都埋下了。像“论人治与法治”、“论权力与腐败”等启发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公民意识的题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它们是值得一做再做、常做常新的题目。

作者:童大焕

下一篇:如何正确面对“毕业班综合症”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年级”陆续开学 新生家长别再陪读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