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如今“亲和力”是颇得重视和赏识的一项品质,所以,一旦家中有个害羞的孩子,那做父母的总是不免感到忧心。其实只要能主动塑造社交情境,并适时加以引导,孩子们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成为小小世界中的孩子王!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天生的社交高手,与其说是父母带孩子交朋友,有时反倒是父母通过孩子而扩大了社交圈。
据陈富美教授介绍,许多儿童天生就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与人交往的程度好到令成人大跌眼镜的境界,根本不需过分担心。不过,对于一些气质比较害羞的孩子来说,父母就需要多花些心思,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设计社交情境,帮助这些害羞的小天使们逐渐敞开自己的小小世界,踏出社交的第一步。
主动引导害羞孩子
有些宝宝天生比较害羞,遇到陌生人或是陌生的环境总是容易感到退缩、恐惧。有些则属于比较慢熟的类型,先拒绝之后,再开始慢慢融入情境。不管家中的孩子是属于哪种类型,父母都需要多花些心思去营造一个舒适的社交情境,主动为孩子提供一个恰当的情境氛围。通过情境教育的方式,带领孩子踏出社交的第一步。
当孩子不知道如何正常、友善地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时,陈富美教授建议父母要及时介入,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引导。
当场直接阻止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相处过程中有肢体上的攻击行为时,父母应立即拉住主动攻击他人的一方,并且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例如“不可以这样做哦,你这样做别人会感到很不愉快,会让别的小朋友受伤的”。
事后间接劝说
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遭到其他小朋友以言语或行动拒绝时,例如“我不要跟你玩”,或是玩具被抢走等情况时,父母就不宜直接当场介入了,而应该在事后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遇过相同的情形,当时妈妈是这样处理的:“我不喜欢你抢我的玩具,我想要再玩5分钟。”利用同理心的方式,给孩子示范适当的回应态度。
TIPS:4大要点克服害羞,开开心心交朋友
据陈富美教授表示,即便是孩子比较害羞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注意好下列4大要点,就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开开心心交朋友。
1.熟悉环境产生安全感
因为陌生人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所以建议先在孩子已经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社交活动,例如在自己的家中举办家庭派对,邀请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以降低其不按全感。
2.聚会人数不宜过多
每次聚会邀请太多人也会造成孩子的紧张感,所以可以先从5人以下的小型聚会开始,逐渐让孩子熟悉聚会的氛围。
3.点心比玩具更有效
由于小朋友的物权观念仍未成熟,因此容易造成抢夺玩具的冲突。建议由害羞的小主人准备一些茶水点心招待小朋友,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责任感,也可以降低彼此发生冲突的几率。
4.事先做好沟通功课
如果聚会活动包括玩玩具,那么父母可以事先询问孩子,他愿意拿出哪些玩具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因为有些玩具令孩子觉得特别珍贵,是他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硬要他拿出来“分享”,反而更伤他的心。所以要事先做好沟通功课,这样可以避免小朋友相处时发生冲突。
耐心培养社交自信
对于一些先天气质比较害羞的孩子来说,他们本来就不太擅长与人相处或接触,因此当其他人对怕生的孩子作出“这孩子真乖巧,还有点害羞呢!”等评价时,那对孩子来说等于又被贴上了一张无形的负面标签,反而使得孩子愈来愈躲避人群。
这时建议父母尽量省去那些带有负面意义的标签式形容词,不妨改用其他方式来引导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感到不好意思吗?你不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吗?没关系,妈妈带你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咱们一起玩,好不好?”多使用一些替代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词语来引导孩子,以主动邀请的方式为他做最佳示范。
主动邀请,更加自信 情境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养方式,也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家长可以多多运用主动邀请的方式,直接示范给害羞的孩子看,引导他如何正确与人交往。
情境教育1--翘翘板
每次到公园玩翘翘板的时候,由于父母和孩子的体重太过悬殊,所以总是感觉玩得不够尽兴。此时父母可以教宝宝主动邀请公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宝宝一时难以开口的话,父母就首先做一个示范。这样不但能让孩子逐渐克服害羞心理,而且还能明白很多游戏是需要和其他小朋友“同心协力”一起完成的,初步培养起团队合作的概念。
情境教育2--投币式游戏机
如今很多超市或者商场里都有投币式游戏机,有些机器上面可能有两个位置,这时父母可以主动邀请或者让宝宝邀请其他同龄的小孩子:“我们这边还有位置,要不要一起玩?”这样除了能让孩子主动与人接触之外,还能够使孩子意识到“分享”的重要和乐趣。
塑造良好社交情境
在孩子1岁以前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相处多属于一种平行式的互动,即在物理环境上接近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没有接近,始终不会有太多直接的语言或肢体接触。家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即便是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全部聚集在一起,他们也多是各玩各的。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交叉一样,这时的孩子看起来好像永远也不会交朋友。所以,对于比较害羞、慢熟的孩子来说,要熟悉一个陌生的环境、人、事、物,那更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一直到了两三岁的时候,等开始进入幼儿园以后,通过长时间团体生活的熏陶,孩子们之间逐渐建立起持续性的关系,从4岁开始才会慢慢了解什么叫做“朋友”。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有类似的社交困扰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交环境,比如送孩子上亲子班、带孩子参加各种亲子活动等。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与人交流、分享的重要和快乐,同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双向学习方式。
TIPS:以同理心沟通,以讨论解决问题
当孩子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父母可以首先询问一下:“你刚刚玩得怎么样啊?”“玩得还好吗?”如果孩子告诉你,他的玩具被抢走了,这时你可以反问他说:“如果下次再有人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孩子们可能会回答说去告诉那个小朋友的妈妈、抢回来或是大哭等。不管孩子给出什么样的答案,这时父母都可以用一种同理心的口气告诉孩子:“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也跟你一样……”,通过经验分享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跟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样有着相同的困扰,“原来我跟爸爸妈妈碰到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这样孩子对父母的话会有更强的认同感,然后在讨论解决社交问题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建立安全依附关系
所有的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尤其在人际关系领域,更是希望孩子能如鱼得水,拥有广泛而良好的人脉资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需要父母特别注意,那就是要让孩子首先拥有足够安全的依附关系。
让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跟父母建立良好的依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为儿童的安全感及依赖感皆由此而生,只有家庭关系和谐而稳定,小孩子长大后与人交往才会有更健全的信任感及良好的互动关系。
最后,陈富美教授再次强调,孩子的社交技巧远超过于父母可以想像的境界,而且父母还可以从儿童的交往过程中学到许多东西,例如孩子的贴心、真诚及坦荡,父母亲千万不要过度紧张,也不要过分保护,要让孩子顺着自然规律自由成长,不要以成人的观点过分限制孩子,那会影响他学习经验的积累。
面对天生气质比较害羞的孩子,要主动为他们制造机会,营造情境教育氛围,如此一来,家中的宝宝慢慢也会告别害羞天使的形象!
下一篇:孩子交际之初的开始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与父母吵吵更健康?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