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

每天看着女儿脸色说话 沟通为什么这么难?

分类: 亲子关系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7-03

阅读 :298

每天看着女儿脸色说话 家长感叹养孩子如履薄冰

  “我渴望和孩子和谐地交流,但孩子压根就不愿意和我交流。”昨日,青山区的一名吴姓家长向记者倾诉苦恼。吴先生称,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有说有笑,回到家却像变了个人,不爱说也不爱笑,注意力只集中在电视上,想和孩子说句知心话非常难。

  吴先生说,女儿正在上初二,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尽力为女儿营造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从来不强迫她上校外补习班,而是随孩子的意愿让她在家看看电视上上网,只要她完成功课就行了。女儿进入初中后,吴先生觉得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了,更是不敢再对孩子提要求。“每天我都在看女儿的脸色说话行事。”吴先生说,比如吃饭的时候,父母绝不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怕影响孩子的食欲。好不容易等孩子吃过饭做完作业,刚一开口,孩子便硬邦邦甩过来一句“你烦不烦啊1吴先生说,他心里不舒服,但又不敢批评女儿,怕说重了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和个性发展。“养孩子真是如履薄冰啊!吴先生感叹。

  对此,武汉市名师、江夏一中特级教师程良焱指出,中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断层”是普遍现象。他分析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是从小亲子沟通较少,对孩子宠爱过多而约束较少,养成了孩子内向的性格和不良的学习习惯。二是可能孩子最近遭遇学习或其他挫折,情绪低落而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程老师提醒,家长和孩子沟通有诀窍:侧面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如跟老师联系;和孩子说话时目的性不要太强,切忌开口闭口就是“学习”两字;了解孩子喜好,瞅准孩子情绪好的时候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楚天金报)

  大学生与父母沟通难 专家:是青少年成长正常表现

  东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董已经连续3个假期没回家了。“我不愿见父母,每次站到回家的站台上,似乎都是一次煎熬。”“他们根本不理解我,我也没脸见他们。我觉得,这3年来自己一事无成,我也想学习,可没有动力了,有时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小董一脸伤感:“我能做的就是跟女朋友倾诉,我认为,只有她才能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和自己交流”。

  吉林大学文学院的张同学,也很少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对此,他很无奈:“我父母是‘老三届’,当过知青,他们都有那种‘我们吃了苦,不能让孩子再遭罪’的心理,宁肯自己吃苦,也决不让孩子生活得比别人差。我与父母一交流,他们就是‘冷不冷啊?’之类的问题。换句话说,我感觉,我和父母的关系只是‘物质的’。”

  像小董和小张一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和父母交流有困难”。据报道,今年3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曾在市内主要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9%的大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其中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无独有偶,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市重点(示范性)中学学生会主席论坛上也传出消息,“当代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有63%的高中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与父母说的只占21.9%。看来,大学生难与父母沟通,是在高中就“打下了基础”。

  有人认为,处于叛逆期的高中生,面对高考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易出现沟通障碍,而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都已趋近或达到成熟,与父母交流理应比高中生顺畅。但现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大学生仍然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青春期总会有特定的躁动,在获取性知识方面,平时也想跟父母多交流,但一提这个,父母便觉得不舒服,有时还会大声呵斥。”学管理的小赵告诉记者,父母常以“年纪轻轻,总往歪里想”这样的话,弄得他没话说,以至于后来他干脆不说。

  东北师范大学的孙同学,父母双双下岗,每天都要为生计发愁,每次打电话来,就是问问学习好不好,学费够不够。“我也知道,他们根本无暇顾及我心里的感受,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多了,岂不是又给他们增添心理负担?渐渐地,就感觉心里和父母隔着一层。”

  随着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家住长春的李女士就对记者说,由于工作比较忙,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请了保姆。一直以来她都觉得,自己给孩子的已经比同年龄孩子得到的多很多,但她却发现与孩子之间的隔阂慢慢升级,她觉得很不理解,想改变,但力不从心。

  大学生不愿与父母交流,也有自身的原因。长春大学大二的刘同学对记者说:“大学里事情很多,我却找不到生活的目标,非常郁闷,没心情和父母交谈。”学法律的小张也眉头紧锁:“上了大学,开始参加了很多社团,后来逐渐放弃了,再后来,就忙着应付各种各样的过级、考试,很少和家里人交心。一是自己话本来就少,顶多哼哈两句,再者,也没必要让他们知道我的情况,那样反而让他们操心。”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齐同学则说:“我感兴趣的,他们不懂;他们说的,老是婆婆妈妈的鸡毛蒜皮类小事,我不愿意听。”

  因和父母交流过少,一些同学承认他们走过弯路。长春理工大学的李同学说:“上了大学,和父母离得远了,感觉很孤单,情绪低落的那阵儿,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玩得天昏地暗。如果多和父母说说知心话,可能不会这样。”

  “交流是双向的,需要两方面的努力。”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晓东教授表示,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心理会发生很大变化,有学习成绩带来的落差感,有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也有缺乏交往能力的失落感,这一阶段尤其需要父母的内在支持,有些父母却忽略了。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多是在“高分为王”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对父母缺乏关心和理解,在处理与父母沟通的问题上,经常以个人为中心,导致两代人交流困难。

  “应该说,在15岁到22岁左右的青春期,与父母产生距离,对他们表现出冷淡,这是青少年成长的正常表现。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也需要有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思考,去寻找并且发现自己。”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杨淑琴老师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还应主动找时间和父母聊天,体验交流的快乐。

下一篇:失败家长共同的八大特征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帮助小孩克服嫉妒心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