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迷信“笔仙”没那么邪乎
分类: 亲子关系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2-11
阅读 :279
日前有媒体报道:两位少女由于沉溺“请笔仙”游戏而精神恍惚,结果被家长送往某医院进行心理治疗。同时媒体还引用一组来自北京市科协的惊人数据——对本市217名学生问卷调查发现,“85%的学生算过命,相信求神拜佛的学生超过半数”。此数据一经媒体报道,就引起社会上部分人士的质疑,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中真的有如此高比例的人迷信?引用数据:85%学生算过命
据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王某和李某每天都在玩“请笔仙”的游戏。这是一个在中学生中盛行的游戏—从“男朋友是谁”到“多大结婚”,从“考试能不能过”到“将来挣多少钱”,甚至连“什么时候死”这样的问题,王某和李某都会请教“笔仙”。然而,“笔仙”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运。不久,两人相继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李某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变得不爱和同学交往,不愿和父母说话,后来发展到莫名其妙地哭,用刀子划自己手臂。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赶紧把李某带到医院去看心理门诊。
而在这个例子后,媒体还引用了一组来自北京市科协的“惊人”调查数据———对本市10所中学的217名学生和5所中小学的206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5%的学生算过命,相信求神拜佛的学生超过半数”。记者调查:受访学生不信“笔仙”
难道北京的中小学生真的有这么高的迷信比例吗?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学生,但他们都声称不相信包括“笔仙”在内的迷信活动,就算曾经参与过,但那也只是好奇,好玩,自己并不真的相信。
北京市第142中学学生周**说,她早就知道笔仙这种游戏了,自己也曾玩过,但从没把它当回事,也没想过会灵验什么的。据她了解,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还没有把笔仙当真的情况,她说:“在我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虽然也出现过手没动,笔尖却在动的情况,但总觉得是手臂太累了以后身体的自然反应。况且画出来的东西毫无章法,既不成文字也不成图形,没有任何明确的解释,根本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都知道笔之所以动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世上哪有什么笔仙存在呀。”
黑芝麻小学读五年级的小学生李**和北京市第十九中刘**同学都告诉记者,自己早听就说过有笔仙这个游戏,但是从来没玩过。专家质疑:数据可能不够精确
记者电话采访了多家医院,没有发现有什么人因相信笔仙而前去治疗的。北大医院心理科的医生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回答:“从来没有遇到过因为笔仙问题前来求诊的患者。”同时,记者在北海医院、海淀医院、协和医院等都听到了类似的回答。
华夏心理网的心理专家杨剑峰听到这个数据后表示,85%的学生算过命的数据可能不够精确。“因为很少有人会把真实想法告诉调查者,同时,小孩会有攀比意识,一个孩子说玩过迷信游戏,其他孩子可能也会随着说玩过。”杨剑峰还说,“有的孩子可能并不能区分迷信和去寺庙的区别。”●质疑回应调查组织者———虽然样本不大但能保证准确
此次调查参与者、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学者孙女士给本报记者进行了详细解释:中国无神论学会承担的《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科学无神论教育与研究》课题的初步调查,于2003年4月正式启动,先后举办了研讨会、讲座,进行了问卷调查、专题调查和社会调研,到2004年5月完成调研任务。参与调查工作的有课题组11人,10所中小学教师20人,共提交综合报告1篇,专题报告9篇,问卷资料2700余份。
孙女士说,由于经费紧缺,此次调查仅是初步调查,样本采集量不是很大,但是其中重点、普通、城区郊区中小学校都有,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7份。此次调查共涉及学生217人,其中初中124人,高中学生93人。教师调查问卷调查样本为5个区县中小学,共计210份,有效206份。问卷有效率比较高,说明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说服力的。
记者说:“有些人认为少年儿童有从众心理,应该设计一个科学的调查环境,不应让被调查者互相通气。”孙女士回答:“具体布置答卷的是各学校老师,我们只是把卷子收上来进行统计。”
北京反邪教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说,此次调查的问卷是课题组设计的,课题组中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科学性与准确性是有保证的。
“此次调查结果中的‘算过命’和‘拜过神佛’占青少年中的比例很高,但这只是客观反映了青少年当中的一些迷信行为,呼吁社会加强无神论教育,让无神论教育进课堂、上课本。并不是说这些青少年就痴迷算命或痴迷拜佛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严重程度。”孙女士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