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例如: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故意迟到,故意不回电话,故意拆台使别人的工作无法进行;性格方面经常表现为顽固执拗、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里破坏或阻挠他人的事情,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经常牢骚满腹心里却又十分依赖权威。
这种被动攻击模式,往往会引得当事人勃然大怒,却会引起旁观者很多的同情。可以说,被动攻击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不过这种“智慧”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此种性格倾向不但容易导致别人以压迫的方式和自己互动;还会由于这种行为给别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并将别人置于舆论声讨的位置。
“好人”伤人的背后
心理医师高新立说,被动攻击型人格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问题,并且属于一种比较隐蔽的人格障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患者不能用恰当的、有益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明明有很多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却又不愿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地表达出来,而是采取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将事情越弄越糟的“宣泄”方式获得某些心理平衡。
蔡劲林介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一些原因:
1、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调查表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是导致孩子产生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最重要原因。例如,在孩子童年时,家长过于严厉,使孩子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思,不敢说出心中想说的话,行动上不敢越雷池半步。长到少年时,孩子就很有可能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来与成年人的意志和社会规范对着干。
2、学习成绩差
有的少年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家长、同伴都瞧不起他,久而久之,他的心里便产生了一种抵抗情绪,表现在行动上就易出现不合作、破坏欲强、懒惰散漫等现象。
3、人际关系较差
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人容易形成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4、过分自卑
内心过分自卑、压力过大的人,容易由被动转向攻击,导致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须早治
蔡劲林提醒说,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就很难矫正。但是,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其人格特征还不是很固定,即使有人格障碍的表现,也是可以治疗矫正的。而人格障碍的预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当青春期的孩子出现被动攻击型人格的倾向时,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和预防呢?高新立说,从心理层面上,要让有此种性格偏向的人认识到这种偏向会对整个人生道路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行为层面上,要让他们逐渐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不妨找专业人士为孩子做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系统的辅导。
蔡劲林也提醒广大家长,首先,一定不能将孩子的心理疾病当成道德问题来看待。如果家长将他们的反常行为视为道德不良,便会使他们内心更加不平衡,对家长更反感,从而产生更过激的行为。其次,要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允许他们说出心中的想法。同时,要给孩子爱心并接受孩子的爱心。不能拒绝接受孩子亲昵、依恋的情感,甚至因此而训斥孩子,以免将孩子推向行为偏激的一端。再次,要摆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与孩子平等相处,以免孩子产生对抗情绪,为发泄心中的积怨而和家长对着干。
(张留敏)
下一篇:台湾心理专家汶川授课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衣食无忧,孩子哪里的郁闷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