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长心理 > 学习问题

学习问题

90年代的学习中心理论新模式(论文)

分类: 学习问题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04-17

阅读 :456

摘 要 本文介绍了90年代世界上涌现出来的学习中论新模式,并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改革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这对今天我们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学习中论 教育改革


纵观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说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学系统开发的历史,开发教学资源的历史。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充分显示了各个社会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专业教师的出现──开始了教师在学校集中教学;文字体系的出现──开始书写教学;印刷术的出现──开始使用教科书,电子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开创了各种现代教育媒体。我们看到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是在不断地丰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个别化教学──班级授课制──个别化学习,教学系统的开发是在不断地深化。有人提出现在正在经历教育史上的第五次革命,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特征,这要求我们的教育系统的开发也必须更进一步深化。当今信息时代已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同时对现行的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也要求相应变化,否则教育将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教育将彻底失败。


一、教学模式的发展和现行教育培训模式


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模式后,逐渐形成“传统教学模式”,并主导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的教学实践,后来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学模式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形成教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钟摆现象”。50年代以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教学的影响,教学模式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据乔伊斯和韦尔在1980年的统计,共出现了两种教学模式,我国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也达十多种。教学模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逐渐形成了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现代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区别体现了学习者的一些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到解决实际任务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者从分段式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即自由式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对一个班的所有学习教授相同的知识内容,即老师应作一个“指路人”而不是“讲坛上的圣人”。


我们再看看整个现行教育培训模式(如班级授课制),这是建立在工业时代的统一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对大批的学习者讲授相同的内容(犹如工业时代产生的大批生产),在大批学习者之间进行比较,从而把他们进行分类挑选。这在工业时代有利于培养大批的劳动者,把劳动者与管理者分离开来。但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学习效率、学习需求等特征,这种教育培训模式不可能真正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不可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力,是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来的。认真思考现行的教育培训模式后,我们会发现:现行的教育培训模式是分类挑选学习者而不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同时现行教育培训模式(如班级授课制)是被动的统一的,所有的学生和被培训者的学习都由教师和训练者牵着走,按指定的方式学习指定的内容,完全阻碍了学习者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和多样性、创造性的培养。


当今信息时代需要的是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机械劳动力,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分类挑选人才为中心,是寻求个别化而不是统一标准化。这在ISD整个范围都适合的:不仅在大中小学,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机构。我们现行的教育培训模式如何改变来满足信息时代社会的需要,正是ESD(Educational Systems Design)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教学系统设计(ID)领域的中心问题,这涉及到哪种教育培训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学习者的需要及怎样来改变(即过程)的问题。但仅仅改变教育培训的内容还不能满足整个系统的需要,还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改变现行的ISD模式:教学理论模式和ISD过程模式。我们现行的教育培训体制必须改变──从以分类挑选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这意味着教学模式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从统一标准化到个别化,从以呈现资料为中心到以确保学习者学习需要为中心的──学习中心模式。学习中心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定义为传授信息给学习者,同时应包括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包括任何能促进意义学习的因素。


二、教学理论新模式


1.学习中论新模式


为了帮助教育者和培训者设计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教学理论──学习中论来灵活指导教学,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在一个真实可靠的实际任务中协作学习,能从各种学习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能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内自选内容、自定目标、自定步调地学习。相对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理论,学习中论的核心是学习者及其学习。学习中论必须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进行指导:奋斗目标和方向引导、条件允许和环境支持、自我指导学习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之间的适当联系,而且学习中论必须包括对教学设计中被普遍忽略的领域做出指导: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教学,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目标的学习、模拟教学、个别指导和基于团组的学习。学习中论新模式需要对教学的以下方面做出引导:


①学习者学习的循序渐进性;


②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和责任心;


③学习者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④学习者既能组队学习也能独自学习;


⑤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⑥教师作为指导者;


⑦设计的学习资源不只是用来传授知识;


⑧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同时,不同的学习环境需要不同的理论来指导,故在教学理论新模式中包括很多种理论,大体上可分作七大类:


理解理论;


高度有序的思维技能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


学习者团体理论;


运动领域理论;


情感领域理论;


其它的理论。


下边简要介绍一下这七方面的理论。


(1)理解理论


理解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难以把握,这正是这方面的理论以前不被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新教学模式要求的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而是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理解是新教学理论最基本的要求。理解理论包括四种:强调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字面上的死记硬背,强调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强调高度有序的思维技能而不是只知道一些事实。


①通过多种方法来理解


Gardner通过分析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提出了应把实际的、复杂的课题作为整个教学的基础,指出了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和智慧来培养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从中受到启发,挑选适合的部分运用于教学环境中。

②教和学都是为了理解


Perkins & Unger强调用丰富的、复杂的课题来教学和进行真实的成绩评估,指出教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应给学习者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培养他们深层次的意义理解,同时通过运用熟悉的语言、概念和组织形式使课堂成为更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积极思考。


③开放学习环境


开放学习环境是一个很灵活很自由的学习环境,将众多的教学资源融合在一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选择。Susan Land等人分析了开放学习环境的主要资源、工具和特征,强调学习者应在真实可靠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和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


④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Mayer提出了SOI学习模式,把相关的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归纳进已有知识中,给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者实现每一个学习过程,还特别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设计方法。


(2)培养高度有序的思维技能HOTS理论(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思维技能是正确理解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学习效果和创新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者能准确评价信息、自我调节学习和具有高度的思维技能是许多新出现的教学理论的主要目标。这些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的高度有序思维技能,包括三种理论:


①自我调节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理论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学习: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等。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老师也必须是自我调节学习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作为开创者、问题解决者、具有经验的学习者的潜能。Corno和Randi提出了一种在教师和学生中培养自我调节学习的方法,给研究者和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结构。


②给差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针对学习上的差生,Pogrow提出了群体讨论和反应的方法来培养他们培养高度有序的思维技能(HOTS)。学习者群体与教师一起广泛交谈,教师作为指引者,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资料、评价学习过程,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对各种学习环境的教学都有促进作用。HOTS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严格地分析材料的能力等迅速提高。

③培养基本思维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


基本的思维方法、认知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是否具有高度有序的思维技能直接代表着教和学是否成功,所以培养学习者基本的高度有序思维技能是教学过程中必需的。为此Landa设计了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进行高度有序思维技能的教学,其中许多原则对教师和教学设计者都很有用。


(3)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学习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对某些实际的复杂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技能技巧等能力。使学习者在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中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一些松散的缺乏组织的领域培养学习者的技能是特别有用的。这方面包括四种理论:


①通过实践来学习


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只有通过实际运用才能进一步强化和掌握,实践对形成丰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Schank等人通过分析丰富经验对专家能手们的意义,提出了目标基础方案是非常有用的,通过对学习者提供实践机会从而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经验。他们给出了执行这一方案的动态过程,还就用这一结构来丰富学习者的经验给出了原则和标准。


②灵活的适应性教学设计


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能灵活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设计。Bransford等人提出了STAR理论(Software Technology for Action and Reflection),强调将学习者安排在真实的复杂环境中,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构架了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和老师或设计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步骤。


③设计建构主义与情景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将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与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从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Jonassen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与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环境,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还对如何设计和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④协作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协作对学习资源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到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是重要的,通过信体的协商、讨论,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全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Nelson将协作学习理论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协作学习环境中解决各种实际复杂问题。


(4)建构学习团体理论


学习团体是指学习者既可单独也可加入集体学习或完成任务的学习者群体,学习团体可以正式或非正式地在全社会自然地形成。建构学习团体主要是给学习创设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集体讨论协商中积极思考、共同学习。同时,通过群体学习,学习者能获得更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使他们学会了制定策略和管理整个学习过程。这方面包括两种理论:


①课堂上的学习团体


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习团体的形成可以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Bielaczyc和Collins提出应对教育实践进行重新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应创建学习团体,形成集中学习的学习环境,促进整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培养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是很有用的。这个理论的中心是创建学习者团体,要求对促进集中学习的学习环境进行重新设计,当团体或团体意识成为主要目标时,这一理论特别有用。


②协作解决问题


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基于问题的学习,对促进学习团体的形成也有重要的意义。


(5)运动领域理论


学习者不仅要理解所学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动技能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运动技能的形成要靠无数次的实际练习达到熟能生巧,但在此过程中,运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练习是一种有益的策略,对所要求任务的外在表现进行的和想象的练习,可以大大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许多运动员、医生们、艺术家和画家都积极训练运动技能,这有助于他们的成功;近几百年来,在学徒式、教练式及正规的训练都一直利用运动来促进训练。学及运动的研究已有很悠久的历史,学的学习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从行为主义认知学的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学的学习理论,再到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但迄今为止,教学理论却很少注意到这一重要学习领域,只有Romiszowski提出了通过运动领域的教学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过程是培养运动技能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组成部分,Romiszowski从实际中总结出了教学运动技能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归纳出了这个教学运动技能的综合理论。


(6)情感领域理论


按卢布姆根据教学目标来分类,学习领域可分作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情感领域的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应把学生的情感潜能和发展学生的情感因素与认知教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应把情感教育纳入课程中。近年来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情感智力“的研究,这说明了在情感领域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要了。这方面包括五种理论,主要集中于培养个人的、情感的、观念的、社会的及精神的发展,每个理论都作为情感发展的一部分来支持认知形成。①重抓教育的全部使命:教育是为了社会、民族和智力的发展


教育对整个国家、社会、人类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科教兴国还是素质教育的提出都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学生应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能使社会更有发展前途。Lewis等人提出了一种设计理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应支持并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培养儿童的情感智力


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在生活和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就如何在学校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Stone McCown McCormick提出了现场试验理论,强调设计一个情感学习环境,采用一些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方法用于课堂教学。


③对态度教学的结构化设计


态度是习得的并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一般来说,态度包括三个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态度受各成分间关系的影响,特别是行为成分可以独立于其他成分之外,这对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态度教学可以使学习者形成先前未有的态度,也可以改变现存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态度。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某种态度,如:条件反应法、提供榜样法、说服性沟通法等,但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选择态度的变化。以前的许多所谓态度教学,其实只是态度的认知成分或情感成分的教学,而这些成分可能永远为会见诸行动。Tom Kamradt和Beth Kamradt提出了一个关于态度教学的详细计划,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间迅速转移,使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达到同样的进步。


④品德教育与道德的培养


性格发展的一部分原因是态度或价值和价值观念的内化,个体道德价值观念不断内化的结果发展着性格的一个侧面——品德:道德在个人身上体现出的稳定的倾向。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个体在社会人过程中受到社会舆论和教育等的影响将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是个体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包括:准备、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力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几个阶段。在“永恒价值观”的基础上,Lickona提出了发展品德和道德的理论,通过教育来形成全民的正确的价值观,真正理解各种规则和条令的内涵和客观真理的真谛。


⑤青少年的精神发展


从人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重量的逐渐发育成熟上也逐渐成熟,逐渐形成一定的个性、思想意识、精神信仰、世界观等。特别在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和生理发展变化剧烈时期,也正是思维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精神发展与认知、情感的发展同等重要,Moore就青少年精神发展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7)其它的理论


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类型的新理论,这些理论不能完全归属于任何种类,因为它们各自起的作用不同,但它们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教学理论体现了新教学理论的多样性,包括三种理论:


①整体教育


整个教育对人类社会都是重要的,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些范围和区域,只要是支持进步的教育都是有意义的。Kovalik通过对大脑的分析;认为人类应该也能够进行全面教育,教育应扩大教育视野,对各个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挖掘人类的潜力,提高人类的整体水平。


②教育执行理论


Merrill的教学执行理论是他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CDT)的一个引伸,根据认知目标的不同来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的教学,是基于知识目标的教学设计。

③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ET)


Reigeluth提出的细化理论,是通过对所学内容中最基础和最有代表性的任务进行逐渐细化,经过选择、分析、综合和总结四个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细化理论强高教学内容的呈现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各部分与整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内容较多的教学范围和顺序的决策提供了引导。


2.教学理论新模式的特点


学习中心教学理论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理论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新模式的特点上:


①理论的多样性。虽然这些理论都具有新模式的一些特征,但它们之间也有相当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目标和方法上很大程度的不同。因为人类对认知和发展的要求已扩展到认知、情感、运动技能等各个领域,不同领域的认知和发展需要不同的理论来指导,而现有的教学理论模式仅针对少数几种学习。同时,这些理论的多样性使得教学设计者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环境的理论。此外,各种理论间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②几乎每种理论都强调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③几乎每种理论都提倡用真实的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任务来作为教学的基础。


④几乎每种理论都重视重新思考:教育应该如何进行。

⑤几乎每种理论都在某种程度上都对教育者提出了挑战:重新思考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3.新教学理论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学习中论模式仅仅是新教学理论革新的开端,ISD的发展将有助于满足整个教育培训系统变化的需要,这就需要更多的理论家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不断发展和精炼这个新的教学理论模式,目前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前边列出的大部分理论都还处在它们的初期,还需进一步的深化,大多数理论都可以结合其它理论的方法和有效地利用先进技术来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目标。另一个方面是要求为每一咱理论中已提出的方法提供详细具体的引导,使使用者能更方便更有效地运用。②发展新的理论。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需要不同的理论作指导,而且,社会及其系统在不断地变化,整个教育领域的新理论出现是必要的。许多理论的遗憾方面就是它们不适合某些类型的学习者。


③发展某种决策理论,即何时用何种理论的决策理论。实践者应被指引何时使用何种理论,这些决定可能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使用者对学习方式和结果的评价、各种学习需求的特征、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环境的限制特征等。


④发展型研究。对新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考方面是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用发展型研究的方法。这必须进行广泛领域的测试、形成性评价和修改,从而使理论逐渐发展完善。


三、新教学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传统的凯洛夫教学模式仍在我国教育界中存在,这种思想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实施僵化,教学内容贫乏,对儿童的认识可能性估计过低,教学进度不合理地拖得很慢,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学生为了单纯追求分数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这种教学理论大大地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生活,不能适应时代的生活要求,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咱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思维技能、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教学凌驾于发展之上,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教育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结果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学生,出现许多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博士生到了工作岗位后,不能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现了许多莘莘学子择业的恐慌:茫茫人海中不知何处为自己的栖身之地,纳百川之海竟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现象需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最近,江泽民主席指出:“一定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古时候,有刺股悬梁、穿壁引光、积雪囊萤、燃糠自照等勤奋好学的故事,主要是要教育青少年树立好学上进的志向。如果方法不对或不适当,也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这方面的教训不少,要引以为戒。不能整天把青少年囚禁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工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国际上的教学新理论——学习中论的出现为教育的革新指明了一个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它提醒我们需要时刻思考“教育该如何进行、教什么、为什么教”。这为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启迪。
 

下一篇:应给孩子多一点自己的空间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建构主义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