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恐病症”是当看到别人生病、致残或死亡后而怀疑自己也身患某病,虽已到医院检查又未发现异常,但却整天忧心忡忡,坐立不安,食不甘味,惶惶然而不可终日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恐病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如上述。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恐病症”患者认识自我,寻找对策。笔者认为,“恐病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衰老:恐病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这是由于中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如渐渐出现白发,面部出现皱纹,食欲开始下降,动则心悸气喘,尤其是体力劳动能力明显下降等。这都会使中老年人感到自已“暮之将至”,产生“悲秋感”,从而怀疑自己生病。
触景生情:中老年人大多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故看到同龄人生病、致残或死亡,大多会“推人及己”和进行不恰当的“移情”,进入“角色”,以致悲从中来,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打倒,在心理上把自己置于“病人”的不利地位。
敏感多疑:中老年人大多尝遍人间冷暖,饱经苍桑,故对自己身体不适大多过于敏感,对他人谈论疾病敏感多疑,对号入座。以致对自己无病疑“有病”,小病疑“大病”,大病疑“绝症”,从而产生莫名的心理恐惧。
心情不佳:有些因工作不顺利、子女不孝或不在身边、经济拮据等原因心情不佳的中老年人,看到同龄人生病、致残或死亡后,很有可能堵气地想干脆和他们一起生病、致残或死亡算了——这样,由环境影响心理,心理影响行为,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就仿佛真的成了“病人”了。
由此可见,“恐病症”是一种不正常的精神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患者精神、心理和生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要对付“恐病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情绪乐观:临床实践证明,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的生理机能(尤其是免疫机能和内分泌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强机体抵抗力,协调机体反应性,有利于预防疾病;一旦真的不幸患上疾病,也比较容易治愈。故“恐病症”患者应摒弃恐病心理,培养豁达、乐观的情绪,不疑病,不恐病,首先从精神和心理上拒疾病于千里之外。
心理防御: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是“恐病症”产生的心理基础。心理状态正常者不疑病,不恐病,生了病也不害怕;而心理状态不正常者则无病疑“病”,小病疑“大病”,大病疑“绝症”,处处从坏处着想,成为疾病的奴隶。由此可见,心理调节非常重要,它相当于一堵“防火墙”,可使人免于“恐病症”的侵袭。
相信医生:关于自己有病还是无病,小病还是大病,大病还是绝症,最有权威的无疑是医生。故“恐病症”患者一旦怀疑自己有病,切不可盲目“自我诊断”,“自我药疗”;不可自作聪明地找科普报刊甚至医学专业书籍“自我印证”——因为未经过医学专业训练的患者无法驾御复杂的医学专业知识;也不可求神问卦。而应该找信得过的医生,由医生帮你解决难题。
正确对待:人毕竟是血肉之躯;人终会有患病的时候。如无患病,“恐病症”消除固然可喜可贺,但如经医生检查确实是患有某种疾病,那患者则应该面对现实,不逃避,不讳医,勇敢面对。“在战略上貌视疾病,在战术上重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把疾病治愈。这时,患者切勿以对付“恐病症”那套方法来对付真正的疾病,以免耽误病情,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对付“恐病症”的办法还有一些,如有意识地向医生学习,增加防病治病的知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多接触一些情绪乐观、身体健康的人,以便使自己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等等。希望“恐病症”患者能举一反三,努力把“恐病症”的阴影从心里驱赶出去。
下一篇:老年性痴呆的自我预测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人心理健康护理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