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孝心我们应该分几份
独生子女大批成长起来,现在城市家庭模式基本上都是“一二四”型,即一个孩子要负担父母和四个祖父母。如果结了婚,两家就成了一家人,一颗孝心真不知道能够分几份?苏婕、柳军夫妇,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A对公婆和父母要“一碗水端平”
苏婕,女,32岁
两年前父母退休了。我妈研究菜谱,每天都打电话问我们回不回家吃饭;爸爸是个医生,稍有不舒服,就把他做大夫的职业敏感发挥到极致。这与退休之前差别很大,突然觉得父母老了。
公公婆婆对我非常好,可我只是不太习惯让婆婆为我做很多事情。她一去我们家,就要给我们收拾这整理那,还常常提出要给我织毛衣。我感冒了,婆婆就过来熬中药给我喝,说中药副作用小,对身体有好处。这一切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绝。
我与丈夫约定,公婆家和父母家,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轮流到公婆家和父母家看看,帮他们做点事,同他们聊聊天。还常常给他们打打电话,哪怕只是问问,“今天晚饭吃了什么?”
B父母怎么高兴我们就怎么来
柳军,男,33岁
我和苏婕的感觉一样,也是猛然发现父母老了。老爸以长辈自居,教训了我30年。突然有一天,他开始征求我的意见,当时我就感到了强烈的责任感。
苏婕对我的父母很好,但也太客气了。有一次她生病,我爸妈来我们这里看她,走的时候天黑了,苏婕就执意要我送他们回去。都在一个城市,交通又很方便,我还是叫出租车送的。为了这事,苏婕不高兴了。其实,父母亲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思想,虽然都过了60岁,但他们不认为自己老。所以我们应该顺着他们,只要他们没有烦恼,就是我们对父母的孝敬。
C与父母和公婆相处的建议建议1:让父母觉得自己很重要。60多岁的老人面对生活上的转型,他们更像16岁青春期的孩子。16岁的孩子是把对家庭的兴趣完全转向社会,而60多岁的人是把社会兴趣大部分转向家庭。处在转型期的老人心理和情感都比较脆弱,有时需要孩子及时认同,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
建议2:为退休的父母亲多想想。退休对每个家庭都是一个考验,有的人一生对社会需求多,对家庭需求少,退休后的适应就要困难一些,希望子女们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建议3:爸爸妈妈也需要注意。对柳军的父母来说,要意识到婆媳和翁媳间适当的节制和矜持是需要的,不能“侵入”太多。过于亲密,实际上可能是一种关系控制。婆婆关心苏婕的行为,内在信息很可能就是“不愿接受与儿子的分离”,试图用亲密的婆媳关系来强化原先的母子关系。而苏婕的不自在则意味着: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习惯需要得到尊重。因此,公婆或父母也不应过多地干预子女或媳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