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群心理 > 中老年心理

中老年心理

道德银行,老龄化让谁尴尬

分类: 中老年心理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0-26

阅读 :344


    由长春市退休职工张文均等创办的东北首家“道德银行”成立至今已近4年了。然而,最近记者却听到70岁高龄的张文均老人这样的担忧:“虽然‘道德银行’储户众多,达3500多名,但年龄大都已超过50岁,而年轻人不足10人。”(11月18日工人日报)

    3500比10,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反差。所谓“道德银行”,是指志愿者付出志愿服务后,可以记录在册,以便志愿者日后遇到困难或年老时获得不限时间、次数的经常性回报服务。“道德银行”崇尚“存的是爱心,储的是奉献”,然而“道德银行”遭遇“老龄化”,竟成了年轻人遗忘的角落,这是谁的尴尬?“道德银行”的“老龄化”,恰恰是凸现了年轻人公益意识的淡薄。如果说3500比10,反映了年轻人在“道德银行”中的缺位,那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其实都不难发现年轻人缺位的情形。

    曾在公交车上看到过老年人给老年人让座,而那么多的年轻人却无动于衷。昨天的《长沙晚报》就披露,长沙年一辆公交车上十多位大学生竟无一人给老人让位。曾在车站的售票窗口看到过老年人循规蹈矩地排队,而年轻人却横冲直撞插档加塞;曾在旅游景区看到老年人彬彬有礼的身影,而年轻人却肆无忌惮地攀枝折花、乱扔垃圾;尤令人惊诧的是,某地有儿童落水,奋不顾身下河救人的恰是老年人,而当时在场的许多年轻人却做了冷漠的看客……诸如此类,再举出一些也不难。

    在这些老年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人的美丽的精神家园。他们承继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从计划经济的岁月里走过来,没有很高的学历,只有一手的硬茧,步入晚年也只有不多的退休金,然而他们却有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果说这些老年人是一面镜子,那么今天的年轻人面对这面镜子,照出的又是什么呢?

    尤具讽刺意味的是,不少玩世不恭、自私冷漠、妄自尊大、眼高手低的年轻人一说到老一辈,几乎都是一脸不屑,常挂在他们嘴上的则是所谓的“代沟”云云,似乎只有他们自己才代表了时代潮流。老人在他们眼里,几乎成了落伍者的代名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果说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给了我们引为自豪的理由,那么年轻人的缺位难道仅仅是年轻人的悲哀吗?

下一篇:老年人心梗半数因情绪不佳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古稀老人二婚好景不长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