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巢管家”暖心又暖家
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老人的愿望和养老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能为这些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方便、周到、实惠的养老服务呢?
“暖巢管家”暖心又暖家
8月26曰下午3时,唐怡来到大连市中山区武昌社区的一户人家前,边敲门,边亲切地喊:“阿姨,是我。”话音刚落,里面就传来老人兴奋的声音:“哎呀,是唐怡!”门开处,两位双日失明的老人热情地将唐怡让进屋。进屋后,唐怡拿起床上的一件掉了扣子的衣服,立即穿针引线缝了。她边缝边与老人闲聊,询问两位老人最近身体如何,还有什么需要她做的等等,还不时地与老人开着玩笑,三人说说笑笑,像一家人一样。
这对盲人夫妻,已是唐怡当天走访的第五家老人了。唐怡毕业于大连职业学院首届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是大连市沙河口区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在武昌社区暖巢管家服务站的管家。她与站里的另外两名管家负责为在服务站登记、需要帮助的40多户“空巢”家庭提供服务。管家服务站还根据老人的需求,设立了棋牌室和健成身康复室,配备了各种娱乐工具和6种以上的理疗仪器,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到管家服务站活动、做理疗。
“空巢”老人有了自己的管家
2003年,大连市沙河口区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成立,并投入400万首创了养老“暖巢管家模式”。老人只需在暖巢管家服务站登记,就可以免费配上管家。生活上需要什么,服务站打个电话,管家就给送到家了,非常方便。晚上如果身体不适,老人按一下与托老所连通的呼叫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救护车很快就会开到家中进行救治。管家每月至少1次到低龄老人家、至少10次到高龄老人家,为他们测量血压填写家庭健康跟踪提醒档案、送健康杂志、陪他们唠嗑、做家务活等。像唐怡所在的武昌社区,因辖内有两个福利工厂,所以残疾老人较多。为了方便服务,中心还特意请来老师教管家们学习哑语。有了管家以后,残疾老人们的生活方便多了,盲人不用再为买衣服、去银行存取款发愁;聋哑人也不用再为看病、配眼镜等烦心,大事小情都有管家代劳。
目前在大连市,像武昌社区这样的暖巢管家服务站有23个,像唐怡这样的小管家有52个,共为800多户空巢家庭做这样的贴心服务。除了这23个建在社区的暖巢管家服务站.社康老年综台服务中心还设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200多平米的多功能休闲娱乐厅和一个托老所。
大连市沙河口区社康星海托老所,是国内首家企业与街道合作建立的托老所。在那里日托的王国生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65岁,8年前患了脑血栓,行动不太方便.近几年来一直都是“社康”的管家在照料他:托老所8月初开业后,他就求这里日托了。每个月5百元左右的费用,娱乐、健身、理疗、读书阅报、睡午觉、午餐等都解决了,与同龄人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度过整个白天,就不感觉孤单了,心情特别好,儿女也放心了。
“管家模式”源自三千名教授的联名上书
7月14日,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在大连举行,民政部向全国推广了大连市的十大养老模式,其中“暖巢管家模式”因走出了一条从老人退休到临终全程服务的新路子,而倍受与会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的关往。会议期间。全体与会人员曾到大连市沙河口区康老年综台服务中心参观取经,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国家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辽宁省副省长闫峰等领导也曾前去视察,并对这种集日托养老、健身康复、休闲娱乐,、呼叫救肋、社区医疗、管家登门、家政保姆、陪送到户等、8个方面服务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暖巢管家模式”的形成,源自于一封信。三年前,大连市老教授协会三千余名退休教授联名给时任大连市委书记的孙春兰写了一封信,大意的是:他们认为自己日前还能为社会发挥点余热,生活上的大部分问题也能自己处理。但由于子女绝大多数在外地生活和工作,一些生活上的小问题使他们感到有些无奈。比如灯管坏了自己无法换、下水道堵了无法通开、子女寄来的大小包裹拿不动、购买粮油搬上楼比较难等等。所以他们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机构,在他们出现这些小题的时候能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大连市委把达个任务交给了民政局。民政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协调养老院解决此事,可养老院很为难.因为他们对提供登门服务无能为力。民政局于是找到了已在社区老人中小有名气的“社康”。当时,以销售保健品起家的“社康”从保健品的售后服务工作中看到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前景和商机,于2003年投身养老服务业。民政局的这一次推动,使“社康”开始了居家养老模式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并最终形成了“养老暖巢管家模式”。
暖巢管家服务网络已覆盖18个省
“社康”在大连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其成熟的模式和服务向全国辐射,先后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区建立了llO多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覆盖18个省100多个城市的暖巢管家服务网络。虽然“社康”各地的分支机构目前还无法为老人提供像大连这么多的服务项目,但所有分支机构辖区的老人,只要登记注册成为会员,均可以享受到免费建立家庭健康跟踪提醒档案、身体健康情况跟踪监测、定期测量血压、帮做家务、赠送健康期刊、每年免费体检一次等服务。
山东省潍坊社康老年服务中心是“社康”派出比较早的分支机构之一,他们的服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人的热烈欢迎。2005年2月的一天.滩坊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四名管家到社区服务时,从社区干部口中无意得知,社区内有一位叫刘凤仙的孤寡老人,老伴早年去世,社区人员因丁作繁忙无法长期照顾她,只能抽空去看看,于是决定前去探望。当她们推开老人的“家”门(一处不到三平方米放煤球的仓)时,被眼前的悲惨情景惊呆了:老人因为生病滚落到地上后无力爬到床上,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已冻饿得说不出话来.满裤子屎尿,奄奄一息。四名管家连忙将老人抬到床上,烧水为老人擦洗干净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并送到医院。安置好老人后.她们买来米面和蔬菜.又来到老人的小屋,把老人的脏衣服都洗了,清扫了屋里的卫生。并把老人的被子都拆''''冼了。老人住院的四天里。这四名管家天天轮流守在病床前,给老人买来各种营养品。老人出院后,她们又轮流到老人家照顾她,一天三次来给老人送水、喂饭、陪老人唠嗑,还买来新鲜的水果,一点点地喂她。十五天后刘凤仙老人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临终前享受到了一丝人间的关爱。这件事,感动了整个“风筝之都”的人们。
一百多万老人享受到了“暖巢管家”的服务
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汪洪告诉记者,“社康”创建的“暖巢管家模式”成本低、没有地域性、易操作,克服了原有养老模式存在的服务内容单一、无法监督服务质量、忽略了占老龄人口绝大多数的低龄老人等弊端,“社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制定了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基本涵盖了老人从退休到临终的各项服务项目。暖巢管家服务站工作的管家一部分是来自学专业和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她们学历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主要从事管理和培训工作;一部分来自社区失业人员和无业人员,主要从事日常服务工作。每个暖巢管家可以同时为20~30名空巢老人服务,管家们上岗前都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每周还有业务培训,每季度有星级管家评选,每年有表彰,服务质量与本人工资和职务晋升挂钩,并设立了“负激励”制度,服务不到位、遭到老人投诉的将被负激励,两次负激励服务质量仍没有改进的.将被调离管家工作岗位。同时,还建立了民政部门、社区居民委、老人代表、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对管家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有效保证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表面上看,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挺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养老服务本求就是微利,社会化服务需要企业自行投人,而“社康”的暖巢服务又大部分是无偿和低偿的,每年运行的费用就是一百多万,因此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还处在亏损状态,甚至曾出现过因资金问题难以为继的局面。可喜的是,党和政府对企业投身养老事业给予了大力扶持,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的立项申请,下拨了120万元的项目建设引导资金予以扶持;大连市政府和民政局给“社康”拨了十几万元:沙河口区政府和民政局也给他们拨了十余万元。“社康”在各社区的服务站,也都是社区无偿提供或低价租给他们的。现在,仅大连市沙河口区个区就有758户老人配上了管家,来管家站活动的老人日平均达到900多人7次,满足了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几年来,有一百多万老人直接或间接享受到了“社康”的服务。
“社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康”的“暖巢管家模式”不仅使一些困扰老年人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老人的退休生活丰富起来,而且向社会提供了三千多个就业岗位。未来十年,“社康”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分支机构将达到1000个,提供就业岗位十万余个,服务的老人将突破一千万,真正做到“老年人有人管,年轻人有事做”,使这两个社会难题得到有效缓解。
居家养老是公认的最适合我国老龄群体的一种养老方式,但谁来为那些“空巢”的居家老人提供专业方便、周到、实惠的养老服务呢?民政部门还是街道和社区?事实表明,这些行政部门有着繁杂的日常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解决这么多人的养老问题“社康”的“暖巢管家”养老模式,是民办机构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资源有效合作的新的养老模式,几乎可以说是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但“社康”也曾陷入财务困境,如果不是政府的扶持,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希望在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更多的老人能够享受“社康”的服务,更希望能有更多“社康”这样的企业投身到养老服务行业,创出更多的养老模式,使我国的老人都能够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