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群心理 > 中老年心理

中老年心理

守望的老人走了,老桥依旧

分类: 中老年心理 心理词典 编辑 : 心理知识 发布 : 11-18

阅读 :416


    11月24日早上,带着对单桥的无限眷恋,老秦走了。此时此刻,他精心守护了50多年的石桥,依然带着岁月残蚀的伤痕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只是身边少了那位日夜陪护着它的老人。

    50年来,老秦的生命历程与家门口的那座石桥———单(音善。编者注)桥紧密地联系着。无论是当年沦为“四旧”的单桥,还是现今晋身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单桥,都是老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牵系。

    已经逝去了的老人,最放不下的,或许就是今年10月24日从文教局院中失窃的古桥石雕———“石老婆儿”了。

    ■老人守望老桥半个世纪

    老秦名叫秦植恒,今年67岁,家住献县北单桥村,年轻时当过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坐落在他家门口的单桥,曾是京德古御道和滹沱河的交汇点,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为五孔四门石拱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多孔敞肩拱桥,也是雕刻最多的一座。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单桥就成了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3月,这座经历了360多年岁月沧桑的老桥,正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桥新贵,其实,在没有成为“文物”的多年前,这座石桥也并不寂寞,村民都将单桥视为村里的宝贝,年轻时的老秦更是将石桥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单桥桥头离老秦家门口也就是几十米的距离。24日上午,记者踏过桥面石板上深深的车辙赶到老秦家时,听到屋内传出阵阵哭泣声。老秦早上8时已经走了,儿女们都穿上了白花花的孝衣,为老人入土为安的那一刻做着准备工作。

    老秦的儿子秦满囤说,父亲在世时,每天都会去桥上转,数不清楚桥上多少次留下他的身影,桥上的一丁点儿变化都逃不过父亲的眼睛。文革那动荡的岁月里,父亲听说有人要把石桥的栏板当作“四旧”推入河中,顿时焦急万分,急中生智,他连夜给石桥涂上泥巴,再涂满白灰,并写上毛主席语录。第二天,推栏板的人来到桥上,看到写满语录的栏板,无法下手,这座古老的石桥得以完整保留。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老秦就搬到桥头的小屋里住了。除了吃饭,他日日夜夜守护着石桥,唯恐石桥遭到什么破坏,也不让小孩子在石桥上乱画。“为了看护石桥,父亲的手脚、鼻子每年冬天都被冻坏。一开始,村里人并不理解父亲的行为,慢慢地,人们开始理解父亲、尊重父亲,也看到了单桥的价值所在。”

    老秦的女儿秦满英说,随着社会上对石桥的重视,她父亲在2000年正式成为县文保所的文物保管员,每月有50元的工资。“但他并不计较给钱多少,看护石桥已经成为他的精神寄托。为了便于与外界联系,父亲自己拿钱在小房内接通电话。为了吸引游客来单桥参观,他经常自己买彩旗,一直插到106国道的公路上。为保持单桥的清洁,他还经常雇人到桥下除草、清垃圾……”

    只要对保护石桥、宣传石桥有益处,老秦是不计较任何成本的。多年来一直关注单桥的摄影记者大丰说,老秦对单桥的感情是我们常人难以理解的,“他经常像打扮自己的闺女一样,来打扮装饰石桥。”

    事实上,老秦对《文物保护法》了解得并不多,只是在他朴素的观念中,这桥是大伙集资建起来的桥,就是宝贝,就应该保护。更让人感动的是,老秦为了这个“宝贝”整整付出了一辈子的光阴。老秦半个多世纪的守候,也赢得了社会和当地群众的认可和尊重。2001年,老秦被沧州市文化局评为先进文化工作者,2002年被献县政府授予县长特别奖,不久前的10月26日,还被评为县里的优秀文物保护员……

    目前,单桥虽然没有了昔日“御道”的繁华,但依然是沟通周边村庄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来这里参观单桥的人也越来越多。记者采访时,村民都说,没有老秦,单桥可能就是另外一副模样,没有老秦,就没有单桥的今天。

    据悉,在献县的长远规划中,这里将建一个公园,拆除旧房,恢复以往的古建筑风格,并在桥下蓄水,放游船。

    ■老人临终时不忘被盗“石老婆儿”

    记者采访过程中,村民说,老秦去世了,他最放不下的是一个叫“石老婆儿”的被盗石雕。石雕原立于单桥桥头,南边北边各两个,其他三个都在过去的岁月里被砸坏了,只有北桥头的一个保存完好。石雕造型实际上是“仙人骑狮”,也并不是女性,只是当地百姓看仙人面相慈祥,俗称它为“石老婆儿”。

    “父亲临终前,还给我们比划着说,藏起‘石老婆儿’,藏起‘石老婆儿’。”秦满英流着眼泪说,父亲听说“石老婆儿”被盗后,十分着急,情绪也不好,生病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他病情越来越重,从生病到去世,也就一个月的时间,临终前还牵挂着被盗走的‘石老婆儿’。”

    据了解,“石老婆儿”被盗事件发生在今年10月24日,是在献县文教局院内被盗走的。当天清晨,文教局门卫起床后发现大门洞开,院内车辆没有丢失,“石老婆儿”却不见了。

    这已是文物盗窃分子第三次对这一文物下手了。2000年,盗贼曾两次光顾“石老婆儿”,第一次是“石老婆儿”深夜被窃贼推倒,但没能弄走。5天后,窃贼第二次出现,他们用铰链吊装这个重达1吨多的文物时被发现,“石老婆儿”才幸免于难。此后,“石老婆儿”便被文保部门移至献县文教局院内。几年后,“石老婆儿”还是没能免于被盗的命运。

    11月24日下午,“石老婆儿”被盗整整一个月后,记者在献县文教局大院内看到,“石老婆儿”曾经落脚的一隅还堆放着一些残损的石雕。事实上,文教局大院看起来比较严实,有围墙,大门也有人在看守,让人很难想像盗贼是怎样将重达1吨多的“石老婆儿”运走的。

    该县文保所张所长说,由于“石老婆儿”重量重、体积大,没有合适的地方保存,就暂且放在文教局的大院里。“盗贼一直在想着呢,已经有过两次未遂的偷盗,移到这里也防不胜防。”

    案发后,当地政府及各部门都很重视,警方已成立专案组,并通知海关等部门,正在全力追拿盗贼。省文物局执法部门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石老婆儿”的消息。

    ■透过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走在单桥上,感觉石桥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正在用它的朴实无华承载着现代文明中的一切。行人、自行车、汽车不时地从满是沟沟坎坎的桥面上通过,有时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也难怪,至今桥面留有20厘米深的车辙,通过这车辙也能遥想出石桥当年的繁华。

    走在单桥上,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石雕构成的世界。单桥上的石狮与石猴,雕刻之多,自古就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柱蛟龙碑”的说法,这些栩栩如生的石狮与石猴看起来或温顺可爱、或凶相毕露,有的猴子已经被人抚摸得发亮了。经过岁月的侵蚀,有的石雕已经断裂,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辨出从前它们飞扬的神采。单桥的两侧栏板上雕刻的传统故事同样令人神往,卧冰求鱼、孟母三迁、苏武牧羊等故事都在这里生动地展现出来。

    据介绍,单桥属于五孔大石桥,桥身长69米,宽9.6米,高8米,桥孔跨径约9.8米。桥身表面用铁榫,中间用木柱穿心联结加固,使整个大桥连为一体。大桥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使桥体显得美观别致。大小9个拱顶的两端,雕饰着18个龙头。

    谈起单桥的建造,更是一段佳话。单桥地处京德古御道和滹沱河的交汇点上,自古就是为南北交通要道。明朝在北京建都以后,人来车往,更感到无桥之不便。明正统六年(1441年)开始建木桥,木桥是村中的大户单家所建,故名“单桥”。因滹沱河水势汹涌,木桥屡经毁坏,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河间知府王逢元等提议修建石桥。献县知事李粹自捐资,邑人刘沿用、石守志、张九叙等捐资募款,力成此举。据说,为此捐资出力者不计其数,就连石料都是商船纤夫不辞劳苦从千里以外的太行山区义务代运而来的。

    从崇祯二年(1629年)到清顺治二年(1645年),共用了17年的时间,单桥才告完成,也叫“善人桥”,直到今天,很多捐献者的名字还刻在石桥的栏板上。从上面雕刻内容显示,捐献者中有平民百姓,也有总督、钦差、王侯。

    自明代以后,单桥历代都设有重兵把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时,对京德古御路采取避村过野、裁弯取直的办法,向西移了1公里重新修建新桥,单桥得以完好地保存。

下一篇:家庭成员每天向老人请安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寻找快乐的老人多康健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