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院老人为啥又住院
本报讯(记者黄维)车顶有警灯、车门两侧刷着红十字标识,却不见医护人员随行,只有一名司机,这样的“救护车”可千万坐不得!长春市的郭老汉前几天从医院出院,护理员帮忙联系了一辆这样的“救护车”,结果一小时后,郭老汉又住回医院,在脑血栓的病史外,又加上了“胸12压缩性骨折”。
经过眼看到家却摔下担架
64岁的郭老汉因脑血栓住进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6年12月31日,老人办理出院手续,打算回家过元旦。“看到我们要出院,护理员王姐就问我们需不需要用救护车送。”郭老汉的儿子郭先生说,他们同意后,医院的临时工王姐很快就联系一辆车,讲好价60元。没多久,车来了,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上面带着警灯,两侧前车门上还有红十字标识。司机孙某是一名50多岁的男子,车上没医护人员,但看到标识鲜明,家属没往多想,和帮忙的病友家属刘先生一起将老人送上了救护车。
郭老汉家住3楼,老人行动不便,正在大家束手无策时,孙某告诉他们,移动病床上层的担架能拆下来用。“拆下担架就发现问题了,移动病床有护栏,可和担架是分开的,担架缺乏保护。看我们迟疑,孙某连说‘没事’。”
据郭先生讲,他和刘先生一前一后抬着,走了几步,孙某钻到担架下面,让他和刘先生去后面抬,他一个人在前面像搬运工扛冰箱一样抬。“上楼梯时,我再次质疑安全,孙某却说都是这么抬。”结果快到3楼时,郭老汉从担架上摔了下来……
疑问车是哪家医院的?
老汉不停喊疼,家属咨询医生后,用帆布带将老汉固定在担架上,仍旧坐着这辆救护车将其送回医院。上车前,郭先生记下了车牌号码。
“在医院里,孙某拿出1170元钱,医院又让交2000元住院押金,孙某让我们先垫上。”郭先生正要表示质疑时,一名男子赶到医院。“他是我们院长。”孙某说,郭先生和对方攀谈起来,对方称在长春市某医院任职,在这里认识不少熟人,他的出现,打消了郭先生的疑虑,认为孙某的救护车真是正规医院的。
经过检查,老汉胸椎压缩性骨折,根据医生建议,郭先生为父亲买来保护设备和相应药品,又花了4000元钱。“我去找孙某,他让我先垫上,费用可以协商。”郭先生称,父亲患脑血栓需要多活动,这次胸椎骨折又要静养,一动一静真让人挠头。
“我想让孙某再拿出2000元,我当时也抬了,所以主动承担一部分责任,以后的费用我们自己拿,我认为很合理了,但对方说只能拿500元钱。”郭先生说。
双方僵持不下,郭先生到某医院找当日所见的“院长”(实际该人是副院长),对方的答复是:“这事和我们无关,车和司机都不是我们医院的,因为他出车便宜,所以我们才经常雇他。我那天去医院是他请去的,让我帮着找熟人,看能不能少花点钱把病看好。”
调查原来是一辆黑车
不是这家医院的,是哪家的?警灯、红十字可是都有啊,郭先生越想越不对,就给本报打来电话。
昨日,记者拿着郭先生提供的车牌号码到交警部门查询,发现这辆车是个人的,使用性质是非营运。“如果对方是救护车,那么使用性质处会有清晰的显示,现在显示‘非营运’,说明这根本不能当救护车用,而且也没有警灯、警报器使用证。”交警部门表示,对于这种涉嫌改变使用性质,改变车型的车辆,警方有权按规定处理。
护理员是怎么联系上这辆车的呢?记者采访得知,这一切源于一张“救护车联系卡”,“经常有人到医院来,挨个科室发卡片,说有人用救护车就给他打电话,我看到郭先生家想用车就帮着联系了。以前我没和他们接触过,之间没有任何‘交易’。”护理员王姐说。
据知情人反映,目前在长春市,这种“黑救护车”不在少数。
对话当事司机认为500元合理
记者随后与孙某取得联系,孙某讲述了另一个版本。他表示当初用救护车接人,双方谈好的价格是50元钱,不包括抬上楼,后来他看到对方抬担架吃力,就好心搭把手,是对方吃不住劲老人才摔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