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心理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心理知识学习网站!
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中年期是创功立业的黄金时期,事业达到了顶峰,但由于超负荷的工作、过重的家庭负担,以及所经受的众多社会心理刺激,身心负担沉重。所以,中年期是心理矛盾和身体、心理疾患易于发生的时期,中年知识分子尤其如此。故而,中年人一定要提高自我意识,以防患于未然。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的保证。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凡事期待值不要过高,要乐观豁达,以维持身心健康。性格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断受到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以及在自身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中年人性格虽较成熟,但仍存在着明显的可塑性。要克服和改造虚荣、嫉妒、孤僻、狭窄、固执等不良个性,坚持和巩固坚毅、自信、果断、踏实、活泼开朗等良好性格,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
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业余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可开阔胸怀、陶冶情操、缓解心身紧张劳累,疏导不良情绪,增进健康。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体魄。加强体育锻炼可培养人的坚强刚毅开朗的性格,又可解除脑力疲劳,缓解工作或生活中紧张、抑郁情绪,对中年人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如练气功、打太极拳、游泳等,可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并长期坚持,既可增强体质,又可调节情绪,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人的一生,是由一个年龄阶段向另一个年龄阶段转移的过程。随着每次转移,生活方式和内容,个人身份、责任乃至心理状态等,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一般说来,在中年以前,多数人的这种变化是“向上”的。无论是学习和工作,还是婚姻与家庭,总有一种朝向“蓬勃”发展,努力进取的劲头。即使遇有挫折,发生意外,也能及时坚定信心,重整旗鼓,从多方面吸取人生智慧极营养,去克服,去超越,锲而不舍地实现少年时期所立下的志向。
人过中年以后,不仅负担加重,精力在不断耗损,而且面临着走向老年的实际问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年届60终于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表面上看,这种转变就带有“每况愈下”的意思,这对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来说,自然是件大事情。面临这样的现实,自然就会出现从心理上的过渡问题,也就是说心理上要适应退休生活的问题。
人活在世上,想永远拥有和保持一种固定的心态是不可能的。因此,顺应变化及时调整心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到年龄退休,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退休对一个人来说,是人生的一次转变,需要从生活中去酿造自己的第二个春天,要为自己拟定个“安老计划”,使得生活在清静中透露生机,无为中而有为,闲逸中自有情趣,仍能沉浸在希望、期待、充实与快乐的气氛之中。要活得开朗、洒脱、豁达,自需未雨绸缪,在心理上早有所准备。一旦结束上下班有规律的生活,才不至于感到茫然若失,心神不定。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操劳了大半辈子,很可能放弃过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求知、学艺、爱好和悠闲。退休之后,可以把这些重新拣起来,在今后的时光里付诸实施,弥补往日的不足和遗憾,以充实未来的生活。有些于退休后,书画、写作、棋艺、太极拳大有长进,正是抓住晚年光阴从容进取的结果,从而把“下坡路”变成了“上坡路”。另外,现代生活的丰富与多彩,退休后只要有能力、有余热,还可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必为“大势将去”而郁郁寡欢。
人的健康长寿与心理因素有关。保持不畏老、情绪好,有益于长寿。不畏老,能使大脑保持年轻,功能正常,使各器官系统协调工作,代谢仍然旺盛,生命力强。不畏老,能免除忧、惊、恐等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不畏老,会使人对健康长寿充满信心,能主动地采用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据报道,美国老妪霍尔达·克鲁克65岁时,从未有“这一辈子完了”的感觉,反而觉得以后还有着美好的生活,她从66岁开始从事登山活动,、踏上过美国的不少山峰,在91岁生日时,还登上了海拔3776米的日本富士山。不畏老,会使人产生美好的情绪。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说:“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也为痛苦而降。”如果人们有信心超百岁,且生活上又积极进取,无疑会延缓衰老而享高寿的。由此可见,不畏老对每个退休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道心理围墙。
下一篇:抑郁妇女更爱疯狂购物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学会给心理“减负”的妙招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